-
3月17日,IDC 发布《中国大模型应用市场份额,2024》报告显示:2024 年中国大模型应用市场规模达到 47.9 亿元人民币。典型厂商包括百度、阿里云、商汤科技、浪潮云、智谱、中国电信AI、创新奇智以及稀宇科技。
目前AI领域取得商业化成就的只有8家,他们是百度、阿里云、商汤科技、浪潮云、智谱、中国电信AI、创新奇智以及稀宇科技,十个手指头都数的过来。这是大家看到的感知的信息完全不同吧?8家公司分食这块"小蛋糕"。从图上可以看出,百度、阿里云、商汤科技这三家公司就占了一大半的市场份额。
现实中,AI行业还是挺残酷的,而2024年云计算市场份额8378亿,是AI大模型市场份额的百倍。这说明AI大模型市场份额太小,企业愿意在云计算里花钱,但不愿意在大模型上花钱。
当然这跟AI大模型的盈利模式太单一也有很大关系,当前AI大模型主要服务于为钢铁冶金、面板半导体、3C高科技、汽车装备、食品饮料&新材料等领域。比较单一,而且没有普遍性。
TO B市场:
AI大模型主要是靠定制化解决方案、API调用收费、卖软件、联合开发后分成模式赚钱的。
定制化解决方案:周期太TM长了,开发成本太TM高了,大概率就是先付个定金,几年都回不款。
API调用:这个能直接收到钱,也是所有AI公司最愿意在这里打广告,说什么降价了。
卖软件:比如AI客服系统、智能营销工具,不过今年315打击了一波贩卖个人信息的营销工具,例如火眼云,估计今年也不好卖了。
联合开发后分成模式:一般是跟车企合作开发的智驾。不过车企就那么多,想入门太难了。
TO G市场:
主要业务模式是提供交通优化、环境监测、城市安防监控、舆情监控等方面。这个入门门槛太高,小公司一般进不去,只能跟随大公司做方案整合。而且回款周期太长了,小公司入局会被资金链拖死,业务员孩子都能打酱油了估计钱还没到位。
这就是为什么华为云能成为云计算市场前三甲的原因,几十年了,他特别擅长做TO G领域。
TO C市场:
C端几乎没有市场。普通用户使用AI工具仅限于写文章、做个总结、做图片、生成视频等基础功能,仅此而已,没了,你想跟用户收钱,门都没有,而且费力不讨好。因为大家都不舍得花钱,你想从C端客户收费非常困难。C端市场成了吃力不讨好的代名词。
所有公司会把精力放到B端G端市场,只有有实力的公司才会经营C端市场,比如阿里和百度。因为C端市场将长期处于"叫好不叫座"的状态。
我的判断是:
数据不会说谎:AI大模型的商业化之路远比想象中还要难。因为AI市场体量小,所以这两年AI的增速应该是最快的,没有之一,但短期内难以撼动云计算的市场地位。而且做云计算的公司做AI有天然的优势。未来,中国的AI巨头一定是来自云计算公司。
企业有信心,人们愿意消费,AI才能真正迎来春天
TO G只能解决企业资金、部分企业死不了问题,无法拉动消费,只有靠TO B和TO C才能盘活整个AI行业。所以我的判断是跟技术、跟市场没太大关系、而是和大环境有关,是大家真没钱了!只要企业有信心了,人们愿意消费了,AI才能真正迎来春天。也许3年,也许是10年,也许30年。
不过AI大模型的盈利模式还在不断演化,不排除未来会涌现更多创新方式。
顶: 1 踩: 0相关阅读:
来源:卢松松博客 QQ/微信:13340454
才48亿?为啥AI大模型市场规模这么小?
| 4188 阅读量 | 分类: 微新闻 | 作者: 卢松松
相关文章阅读更多:人工智能AI IT公司
- 2025-04-08 别听他BB,微软实际上就在撤离中国
- 2025-04-03 定性了:企业信用修复收费=违法违规
- 2025-03-11 万万没想到,今年最惨的职业竟是程序员
- 2025-02-15 1000万现金:西部数码救了三五互联
- 2025-02-11 HR这行,心照不宣的潜规则
- 2025-01-14 能超过 60 分就是好工作,千万别辞职
- 2025-01-11 影石老板刘靖康怒斥同行,揭露某“黑厂”的断指计划
- 2024-12-11 黄仁勋,不识好歹,没有格局,前途不亮
- 2024-11-11 台积电断供芯片和史上最强大的Mate手机
- 2024-11-08 民企噩梦:3个“远洋捕捞”小故事
- 2024-10-29 软件行业似乎要消失了
- 2024-10-12 小公司创业招不到人怎么办?
- 2024-09-19 为什么电商公司老板,每过一段时间就会把运营弄离职
- 2024-09-15 十年前的BAT,到现在的BAT,谁掉队了?
- 2021-09-08凡是在卢松松博客投稿的作者都有机会得到IT类图书哦!
发表感想加入微信群
点此登录松松云平台免费认证
额外发二娃
码支付官网
音乐资源下载
区块链开发
软件的目的是调动硬件
抖音评论区获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