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善之举不必考虑前途。有时候,只要你做到最好,就能达到出乎意料的效果。
前两天听小姑娘说,自己每个月只挣3500,就不会干其他职位的工作,也不会加班。我听了以后在想,自己什么都不会,只能挣3500,多学一些技能,以后工资高一些,不好吗?
公司打算组织员工去青海湖旅游,个别员工因故不想去,希望公司能把旅游的钱折现给他们。
今天看到微博上有一个热点事件, 是一个关于某公司做的一个监控员工离职倾向的软件,通过一些信息分析员工的离职倾向。然后我发一个微博,说了一下,我以前工作过的公司无论外国公司还是中国公司都有这样的情况,收到一些人来问我相关的情况,所以,我想还是写篇文章详细地说一下,我对这种事情的看法。
我是一个已满40岁的大龄程序员,原来在深圳一直搞网站和App开发,近两年不好做了,没有人有兴趣搞网站,企业有没有网站都无所谓了。App一样的,各行各业都饱和了,没人有兴趣安装新App。像我们这种大龄程序,不管你技术好不好,学历高不高,长得帅不帅在别人眼里,就是一个鸡肋。
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过于紧张或过于松弛都不行,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工作强度特别大的时候,不妨告诉自己,工作是永远做不完的,与客户、领导沟通,延迟一点点时间完成也未尝不可,或者干一段时间了,就停下来休息几分钟,不是非得把自己往死里逼才叫敬业,休息好了,反而效率更高,一样可以按时按质完成。
张勇先后为两个中国首富打工,如今积攒了67亿的身家。这成就足以让他成为福布斯排行榜TOP 100,也几乎是国内职业经理人的天花板,也超过了他在盛大的前同事唐骏,成为国内新一任的“打工皇帝”。
这里没有哗众取宠的标题,更没有月入过万的躁动。这篇文章只是记录一个人到中年的秃顶程序员的生活琐事,浮浮沉沉。从偏远小山村到一线大都市,从懵懂少年到沧桑中年。我讲的已经算是前朝的故事了,大家就当是茶余饭后的回忆录来看吧。
高职位的人的工作量相对于下面做具体事务的人,较难统计。你一个小程序员,2天给我把这个功能写出来,写不完加班去。而领导的考核标准呢,就很虚了,很多事情也依赖于自己手下的人干多少。所以自己是想加班的时候加班,不是因为完不成压力大而加班。
区域副总裁被裁,没人送他去机场,打电话给我让我送他去机场,顺便有些事情和我聊一聊,一路上的聊天,让我彻底体会到了啥叫人走茶凉。
未来可能会出现大量自媒体人和灵活就业人员,他们会标榜自己曾在阿里、58等大厂工作过,以获取更多流量。这将使自媒体的竞争更加激烈,自媒体之路可能会更加困难。
7年前,我的爷爷住院,我问很多亲戚借钱都被拒绝,这时,我公司的一个同事转给了我6万元。于是,我每个月发工资,都会还同事500元,目前还欠同事18000元。昨天,我把剩下的钱全部还给同事。没想到,同事却说:“你还钱的金额不对啊?”
生活不是发生在你身上,而是为你而存在。这是我在低潮时特别喜欢的一句话。如果你能换个视角去看,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一切,是为了丰富你生命体验而来。
现在的公司加班文化严重原因或部分打工人最反感的一种情况就是:到了下班点不下班,非得用“学习”的理由待在公司,浪费公司的水电。
我觉得,这种认知是有问题的。我一直以为,员工应以自己的工作完成情况决定自己的下班或加班,那些工作没有完成,到点就下班的人,到哪里都不会受欢迎。
现在有个问题,不仅仅是选择发展的行业和企业。一不留神,可能选个市场越来越小的行当,再优秀,可能也难,不留神,看似最稳定的,也可能下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