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给大家看几条关于互联网的新闻,第一条是百度网页搜索份额达到73.2%,百度处理了1096亿条网页搜索请求,与去年相比提升了0.6个百分点。报告发布后,有出现了很多博客就根据这个数字来攻击Google,说它做的不好。
来看第二条,还是同一份数据,里面提到百度搜索请求提升了0.5个百分点,google搜索请求提升了3.5个百分点,google成为增长最快的搜索引擎。
这两个新闻都用了数据,而且是一样的数据,但如果只看第一条和第二条后得出的结论是截然不同的。那看第三条,同样是关于市场份额的数据,百度市场份额下降2.1%,google增加5.6,二者差距缩小至7.7%。同样的几条新闻看下来,都是和搜索引擎市场份额相关的数字,但如果是一个对搜索引擎市场不熟悉的人看到,最后就会得出一个非常混乱的结论。
为什么三篇新闻引用了同样的数据却得出了不同的结果?下面卢松松来解析下关于如何分析数据的几个原则。
第一,独立的看一个数据是没有意义的。
接着上面的讲,百度和google市场份额问题,在第一条新闻中说到百度市场份额上升0.6%,给人感觉是百度上升,自然而然就暗示百度上升、google下降。第二条报道比较全面,它的含义是其他搜索引擎份额都在下降,google和百度都在增长,而且google增长的更快。这说明我们不能孤立的看一个数字。
在比如把搜狐和新浪全放在一起对比的话,会很不合理,搜狐有网游、无线、广告,而新浪主要是无线和广告,3:2显然不合理,单独拉出来比较才有比较合理的。
第二,数据的口径必须有可比性。
对于本文前面提到的搜索引擎市场份额的例子,有的按搜索请求来定义,有的按收入来定义,把不同的数据放在一起比是没意义的。如果一个数据不能自然而然的看出来,就应该看下他的定义。即使同样的定义,不同的公司来做,得出的结果也不尽相同。重要的是我们一定要保证口径一致的前提下进行比较。
第三,数据收集方式的差异
各个网站上经常出现热点事件报道后的调查,例如360和QQ你选择卸载谁的调查,其实结果往往不能反映真实情况,因为一般而言,只有对这个新闻关心的人才来表达如何看新闻,才来投票,用他们的投票结果来代表整体的意见,从而引导另一批不明真相的群众跟随主流观点。网络调查的结果很容易被厂商利用,用以宣传自己抨击对手。
顶: 10 踩: 2因此,对一个数字,最好多问几个问题。碰到一个数字时最好不好直接拿出来用,首先应该清楚数据的来源是哪里,它通过什么方式获得的,这个数据的含义、定义是什么,是否有什么遗漏的地方。就像之前搜索引擎市场份额的例子,看明白是哪部分份额、以什么为标准,之后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来源:卢松松博客 QQ/微信:13340454
如何正确进行数据分析
| 阅读量 | 分类: SEO推广 | 作者: 卢松松
相关文章阅读更多:网站优化 数据分析
- 2022-06-01 5月卢松松视频号数据分享和观点
- 2022-05-28 预计每天全世界上传的短视频超过4亿条
- 2022-02-19 资本投资人是如何赚的钱?
- 2022-02-16 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已达2亿人
- 2020-09-02 网络培训真的有用吗?写给那些爱学习的童鞋们
- 2020-08-27 分享持有拼多多15个月的逻辑和收获
- 2019-11-20 地产大佬潘石屹宣布要学习Python
- 2019-09-16 大量做大数据的公司被查封
- 2019-08-01 中国有900多万人从事刷流量产业
- 2019-05-25 小心!搜索记录暴露你的内心
- 2019-03-23 百度智能小程序资源数据统计上线
- 2019-03-19 Wordpress在排名前1000W网站中占有率达33.4%
- 2019-02-25 央视点名蔡徐坤微博流量造假现象
- 2019-02-14 2019春节移动互联网流量消费翻倍增长
- 2021-09-08凡是在卢松松博客投稿的作者都有机会得到IT类图书哦!
发表感想加入微信群
我报告那边了。
不过确实有封杀我的,比如北京网通
应该是正确
当然,不管来访者结果怎么样,至少来了,尤其像我这样的,来了又来,算是回头客,这就是博主卢松松的要达到的效果,直接点就是流量,只有有了流量才能谈赚钱的事情。。。
再次说明,博主有效地运用了邮件的推广方式,其实技术不是问题,关键是对技术的灵活运用。。。
另外,我用的是评论邮件回复插件,可以说是邮件推广的一种。
如果你为了提升PR什么的,建议最好找和你同类型的网站做,提升会快点
是的,很有道理
不过每个人的需求不一样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只有正确地运用搜索才能发现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