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万到身家910亿,27岁创业,他是全球第一狂人!

|  阅读量 | 分类: 好文分享 | 作者: 转载大师 | 时间:2016年08月07日 11:11

虽然负面新闻给他带来了一些不良影响,但不可否认严介和的财技很有过人之处。

严介和,曾被媒体冠以“黑马富豪”、“全球华人第一狂人”称号,他的企业跻身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前十强。他创建了中国的BT模式,被誉为“中国BT模式的鼻祖”,他从和而不同起步,经历了死而不亡,最终放而不弃。

并购重组70余家国有企业,跨越18个行业,创下了中国打包重组模式,做企业行云流水。虽然许多人对其一年增长百亿颇有质疑,但不可否认严介和确有其过人之处。

3000万到身家910亿,27岁创业,他是全球第一狂人! 创业 好文分享 第1张

吃亏是福

18年前,在江苏淮安,还是高中语文老师的严介和,就已经显露出了他的“不安分守己”。

1992年,严介和辞职注册了自己的建筑公司,紧接着承接的南京绕城公路建设项目是严介和自己创造出的打开“省门”的机遇。

项目到严介和手中已经是第五包了,严介和十一次跑南京,找项目,最终拣了这样一个“鸡肋”工程——不足三十万元RMB的一个配套涵洞工程。

这是一个注定亏本的“买卖”,可严介和却把它看作是一次机遇。

为了能够在政府心中留下良好的形象,他甚至提出了“亏五万不如亏八万”的经营思想。一百四十天完成的工程量,只用了七十二天就干完。

业主大吃一惊,检测结果质量全优!“吃亏”是富,第二年工程指挥部便放放心心地把1000万的工程交给了严介和。

从此,严介和一发而不可收,业务迅速不断扩大。先后参与了南京新机场高速、京沪高速、江阴大桥、连霍高速,沂淮高速、南京地铁等一系列国家和省市重点工程的建设。

2002年以前,严介和一直不声不响地在路桥建设业内“掘金”。2003年11月,严介和收购了“ST纵横”28.18%的股份。

这以后,他开始与许多地方政府部门打得火热,陆续收购、托管了31家亏损的国有大中型企业,集团旗下的成员企业达到115家,严介和因此获得了大量市政工程建设项目。

严介和找到了一条发财捷径——通过收购业绩不佳的国有企业,从而博得当地政府的好感,进而在当地的市政工程中分得一杯羹。

“我们只关注亏损的企业。”这是严介和的收购哲学。“眼光不能太浅,要看到以后的机会。收购那些企业没有任何竞争,可以说是捡回来的,虽然企业的质地不好,但由此我们和政府建立了相当好的关系。”这一段话诠释了严的“假痴不癫”谋略和“取予之道”。

收编亏损国企,不仅验证了严介和“吃亏是富”的座右铭,更让严介和与政府走得更近。“重组前的国企连一根火柴棒都不值,但我要将一个极端差的企业做成极端好。”严介和称。

就拿ST纵横来说,当时严介和付出的成本5亿至10亿元。表面看来好像吃亏了,实际上最终赚的钱更多。

据了解,重组ST纵横前后,太平洋建设顺利在南通签下60亿元的建设大单。

收购国企替地方政府背下困难国企的包袱,并解决失业、下岗等社会问题会使得当地政府对太平洋建设有良好印象,从而将一些好的市政项目优先考虑外包给太平洋建设。

收购国企,已成为太平洋建设的一大特色,当然也是严介和熟谙中国商界的潜规则而作出的明智选择。

中国BT模式的鼻祖

“BT”是“BOT”(建设-经营-移交)的一种变换形式,是指一个项目的运作通过项目管理公司总承包后,由承包方垫资进行建设,建设验收完毕再移交给项目业主。

通俗的讲就是自己垫资建好基础设施项目后移交政府,再由政府在几年内按约分期付款。

而BOOT(建设、拥有、经营、移交)是一种连投资带承包的方式,是近十几年来才在国际承包市场出现的一块丰厚奶酪:多头获利,长线受益,回报高。

但同时由于对承包商的要求也高:你是投资人,必须管好、用好资金;你是建设方,必须保证项目进度和质量;你是运营商,必须保证赢利。

因此,此类项目对中国承包商而言,目前只有少数央企在东南亚、非洲等地区有成功运作案例,国内尚属空白。

2002年,白手起家的注册成立太平洋。虽然前面已有一定的原始积累,当时的个人财富不会超过3000万元。

个人财富以几何级数裂变般暴增的起点,源自大规模复制自己垫资为地方政府兴建暂时无力兴建的基础设施项目,即“BT”模式。

第一次采用BT模式运作基建项目始于1996年。当时,位于经济欠发达苏北地区的宿迁市政府希望建立一条南北走向的市府大道,但市财政又一下子拿不出那么多钱来,就由太平洋垫资上马。

从宿迁一役以后,太平洋就将“BT”模式迅速复制到全国其它经济欠发达地区,至今共承接了近2700亿元的订单。

按照设想,太平洋基础设施的单子要在2008年前突破5000亿元。太平洋基础设施项目的平均毛利率是35%。

对于钟情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缘由,太平洋直言不讳:“经济发达地区财政有钱上马基础设施建设,这种肥肉哪还轮得着我们吃!”

说给很多人听可能难以置信,太平洋签下的这些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没有一次是经过公开招标的。

没有招标,不是说没有公示过。在太平洋与政府签协议的时候,这些项目都已经在地方政府和建设部、交通部等网站上按规定时间进行了公示,但最后没有人能够敢和太平洋竞价。

有人看太平洋从政府那拿到了这么多的工程订单,就想当然地认为这里面一定有什么猫腻。其实,太平洋和政府之间从来都是阳光下的交易。

和政府合作这么多年,太平洋悟出了一个道理,和政府打交道没有风险。而适时地帮助政府做点什么,比如说城市化建设的问题,就更加能够赢得政府官员的信任。

一旦你真正为政府分忧,实际上就能赢得政府的厚爱。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基础,太平洋75%的效益来自和政府的谈判。

剑走偏锋

严介和的事业并非一帆风顺,来自各方的质疑也从未间断过。严介和的财富增长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来自于BT项目,二是来自国企的打包并购。

对于太平洋系颇为“另类”的运作模式,也有不少人质疑。“另类”的运作模式指的是BT模式。

2001年严介和开始大量采取BT模式运作基建项目,也就是指先由承建方以全额垫资的方式来进行基建,在项目完成后将其所有权和运营权转交给政府,而政府通过分期付款来偿还项目资金。

BT模式方式为那些急于搞基建,而又苦无资金的地方政府提供了一条捷径,严介和的生意开始高速发展。

对于他人的质疑,严介和很坦然面对自己的第一桶金。“我们太平洋没有任何‘原罪’,我们的第一桶金来得非常干净。我们没有任何不可告人的东西。”

他认为,很多企业家有原罪,所以千方百计行慈善以使自己得到慰藉和平衡,而自己并无任何原罪。

其次让人质疑的是国企的并购。直到2002年,太平洋集团的年产值也不过20亿元,真正令严介和的身家急剧膨胀的是2005年初开始的一系列对国有企业的并购。

严介和已成功收购了31家国有企业,涉及资产总额达60亿元。仅一年内以年产值不过20亿元的身家去收购高达60亿元的国有资产这一项,其财技就非常人能及。

此外,严介和在不久前宣布,太平洋集团将在年底前以“打包”的形式并购进总资产达500亿元的国有企业。

“太平洋系”动辄上百亿元的并购大手笔,即使是当年的“德隆系”、“柯林格尔系”也相形见绌。

因此,一些人士对太平洋集团的实力表示怀疑,他们认为,500亿元国资即便是“零收购”,企业改制也需要投入巨大成本。

而2000亿基建项目所需的垫付资金也将是数以百亿计。况且太平洋系还在急剧扩张之中,整个企业的资金链将很难承受这样的压力。

严介和则向外界表示,考虑到企业负债等因素,并购500亿国资所需资金可能远远小于500亿,而太平洋集团在基建项目上收益较多,应该可以应付这笔开支。

而基建资金是滚动使用的,以太平洋的实力应该没问题。收购用的大多是自己的钱,不存在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严介和认为收购资金可以考虑两个方面解决,一方面,收购的500亿是总资产,因此在收购时就要减去负债和安置企业员工的费用;另一方面,收购款是分期支付的,这样就可以通过安排付款节奏来维持企业的现金。

严介和收购国企的雄心壮志并未因外界的质疑而有任何的动摇,正在疾步扩展规划中。

无论说严介和钻了中国企业体制改革的空子也好,说严介和独特精明的经商头脑也好,不可否认,严介和在中国的商界创造了一个惊人的神话。

二次下岗三次创业

2011年11月13日,“敢为天下先”的严介和出资10亿元,成立了“华佗论箭个性奖学金”基金,每年1亿元用于奖励兼具个性、聪明、善良、勤奋、健美的学子。

2012年6月下旬,严介和在北京召开的新闻发布会,高调宣布下半年将辞去其在“华佗论箭”和“郑和舰队”的一切职务,要“二次下岗三次创业”。

正值多位企业家退费纠纷和诚信质疑之际,严介和的上述“卸职”消息,颇为耐人寻味。

所谓“二次下岗”,是因为严介和已经下岗一次。早在2006年遭遇银行连环讨债的危机后,严介和就曾宣布“下岗”,辞去了太平洋建设集团的相关职务,将太平洋交由原来的管理团队和其妻子张云芹打理。

2007年8月,在一次接受采访时,严介和还表示不会将太平洋公司控制权交给其子严昊,接班起码也得20年后。

但仅仅是4年后的在2011年,在严昊的婚宴上,严介和就当众宣布严昊正式接任太平洋董事局主席兼总裁之职。

太平洋建设集团原文化部部长陆元彬在其所著的《深深太平洋:在财富黑马严介和身边的800天》一书中,这样援引严介和在内部场合的说法,“真正想得到的就低调做,不想得到的就放高调。”

这样的表述,或许正暗合严介和高调宣布“二次下岗三次创业”的背后心态。

而严介和自己却在一次次“下岗”和“创业”中不断超越自我,正如同他在一次做客新浪时所说:“经商,以我的感悟来说还是不容易的,我们每天都在收获着梦想,同样又在播种着希望,才真的发现一切辉煌是代表过去,未来永远是空白。

所以我们在不断的自我否定中,自我超越,在不断的自己打倒自己是为了不被别人而打倒。凡是积极主动,以终为始,我们想是壮志凌云的,做又是脚踏实地。

向往着自己的目标,站着是一座山,倒下也是一座碑。所以我们更懂得脚不能到达的地方,眼睛可以到达,眼睛不能到达的地方,心灵可以到达。

我们在不断总结着美好的未来,我们执着,我们拼搏,我们在不断的散播着,不断从优秀走向卓越,我们不是对未来真正的慷慨,是把所有给予现在。”

历程评述:

在严介和被推上胡润中国内地百富榜之前,始终是一位被严重低估的富豪,而他的一年之间从15亿增长到125亿。、

在人们眼里,这样的发展速度就是一个“谜”, 而这个曾经的教书匠就更是一个“谜”。

严介和的成功在于他坚持“吃亏”是富和经商游走边峰,他的不“循规蹈矩”、不按“规矩”行事为他创造一条不同寻常的财富之路

作者:孙哲

来源:人物周刊

顶: 3 踩: 2

来源: QQ/微信:13340454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