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松松博客用户评论的读解

|  阅读量 | 分类: 博客运营 | 作者: 爆老师 | 时间:2014年04月06日 09:45

之前写了很多博客外的实用性文章,今天想换个主题聊聊我们博客内天天“脚下”的评论内容。来对松松博客评论做一点读解。)

首先我觉得松松博客(SS)不是一个光依仗seo技法上位的模式,因为如果真为SS做一个基础seo诊断同样也会有很多的建议点,毕竟站点是博客模式,博客系统主打的战术是内容透析和信息获取,而非像电商那样追求词容量和功能转换。所以,博客系统从外观上来看走的是亲民路线,重在朴实和实用,不喧不华可以更多获得网友的亲怜。这点对于做博客营销的朋友来讲是要意识到的。

而且大部分原生态博客系统都是基于seo化的(zblog亲百度,wordpress亲谷歌),留下来的任务就是怎么让信息透析好,让网民专注在某种喜爱你独有内容风格下的形态。这就是爆老师一直会提醒你,新站上线不需要想这想那,而是要搞清楚你的内容风格是什么(SS:草根性极强且发生在你我身边触手可碰),你的内容优势在内哪里(SS:多元化强而且不失主题性),你的内容为什么用户仍就愿意再回来看(SS:可以看到同类屌丝的现状)。这些问题是你在开展优化和运营前你非得弄明白的,而不是像你隔桌同事小王一样新站一上线就开始寻觅采集源头和友链谈判了。

我这里先做一个简单的数据对比,看一下SS博客与另外一个知名W博客。从数据可以不难看出在2个平台知名度差不多的情况下,W有更多的搜索流量,SS则有更好的体验流量。仅从表象数据来看,搜索流量高的主要成因是W拥有更多的体量(收录),体验流量高的SS则是有更为优质的内容拉升了整体PV量;前者是由于W博客上线时间长,文章多,后者是由于SS更加溶于草根圈。

我对松松博客用户评论的读解 数据分析 博客运营 第1张

(点图看大图)

由此不难发现,SS特有的内容特质开启了博客评论的前戏,最爱发言吹牛的一般是草根或是基层(说实话Boss级别的真不玩线上社交),但这不代表内容不精彩不独到。而SS平台上的每条评论似乎又是一次草根间的比拼,身为草根但大家谁想做草根呢?总希望自己是个互联网名流或是某互联网公司高管吧。所以,大家会更重视每条发出的评论,因为这代表了你的声音,你的智慧。

反过来,再看看W平台上的评论,每篇文章评论时多时少,有时候只有10几个,多的时候100多个,而SS上的几乎不会低于60条,一般热门话题总能有120+评论。看下图,在评论样式上,SS显得更加的紧凑美观(松松本身自己在花时间改善体验),而W上的真是不敢恭维,模板几乎很默认化,评论之间如同隔山打牛。

我对松松博客用户评论的读解 数据分析 博客运营 第2张

(点图看大图)

此外,SS具备更多维度的评论工具,让不愿打字的人也能参与其中,分享一份动感。大大提升了每个层面用户的参与感,一些想骂人拍砖却不好意思留言的朋友也有了出气的地方,况且又能隐姓埋名。

我对松松博客用户评论的读解 数据分析 博客运营 第3张

在SS评论系统里另外几个亮点是,有了以下这几个元素(爆老师解读下用户体验):

楼层号:当评论过多时,此号码可以精准定位某条内容,并且可以即刻知道留言数量。

留言者名字:能有跳转,对妄想做锚文本的人是一种促动,不好之处是可以冒充别人ID。

回复该留言:给予用户间的对话机会,而且SS这块回复的样式设计也很容易辨别出来。

Post Date:精确到秒更提升了留言的即时效应,对蜘蛛抓取内容新鲜有旁敲侧击之效。

总体在使用和体验上非常好(除了现在缓存有时不知道发了成功与否外),表单非常的清晰必填内容也很少,这是降低留言流失率的典型范例,大家都可以做类似参考的。

因为松松没有使用第三方评论系统,所以所有的评论都是数据库化显示,蜘蛛都能抓的到,非常有利于网站站内数据的加分。如果大家使用友言等评论系统,对SEO没有什么帮助的哦(爆老师自己就用还说别人,哈哈)。

我对松松博客用户评论的读解 数据分析 博客运营 第4张

或许有时候大家会看到很多评判的留言,其实并非是坏事情(排除恶意的,同谋的)。博客嘛,刚才讲了,就是要内容透析,观点碰撞。我知道有很多小伙伴不敢公开讲或是提出质疑,这就无法让大家产生更多思维蓬发,每篇稿子作者必然有自己写的原始目的和实现目的,所以大家在评论时也会有自己的理解角度,不能说一定是误解,但不排除有这样的误会。只要不是人身攻击,故意诋毁,仅就事论事不妨的。建议一点,大家可以用一些诙谐或是黑幽默来调侃,其实这也是一种评论人的水平。

我自己很希望SS博客评论内容越来越高质量化,逼走那些无营养的评论,最好松松能为每条评论再加上赞和烂的功能,让我们的评论也能和主题内容一样站在舞台上。

谢谢大家欣赏!【本文为咨道爆老师原创,加微信不扣钱:bosonstyle】

顶: 5 踩: 0

来源: QQ/微信:13340454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