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到有人在问:"做什么最赚钱?"有的说做房地产,有的说做医药、保健品,有的说做服装,又有的说做汽车……
最近一段时间几次走访了几个大的团队下来,发现做得好的微商也早已不再是那种代理商接盘的局面,现在谁比谁傻啊。当然中国的确太大,信息的不对称性依然存在且不小,所以还是可以碰到不少没做过生意的小白,对自己的认识明显是很不准确的,那自然还是要交学费的,这大概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吧。
段子:你用小米手机,穿凡客T恤,泡贝塔咖啡听创业讲座,宅家看耶鲁公开课,知乎果壳关注无数,36氪每日必读,BAT大格局了如指掌,张小龙贪嗔痴如数家珍。肉夹馍只吃西少爷,约饭局去雕爷,喜欢罗永浩胜过乔布斯,逢人便谈互联网思维……
在创业的路上会遇到很多「知道」但又不得不犯的错误,比如明确工作职责。今天卢松松讨论的就是这个话题。
创业是发现更大的世界的过程,也是被更大的世界蹂躏的过程。
活少钱多的事情这世界上压根就不存在,不要总是骂老板傻逼公司坑爹,好好干活提高能力,赚最多的肯定是自己。
如果投资人是团队挖角鬼、条款老油条......那么你要远离他们。
很多人认为创业,应该是先有产品再去销售赚钱。其实这样的思维逻辑没有错,因为做生意就是做买卖,没有买就没有卖。可是为啥你创业的时候非要先有卖再找人买呢?你这样做是苦逼还是傻逼?
我是北京动物园批发市场卖衣服的,卖了十年。在那里,我有很多老顾客,她们都叫我“燕儿”。但现在,由于整体搬迁,我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了。
习惯了深圳这座城市,尽管坂田这个城乡结合部让人并不满意,但狗窝猫窝也都当成金窝银窝。可当我来到松山湖,看蓝天一色湖光滟潋时,我向着不远处的大岭山长长吐了一口气:本宝下半辈子就在这里住下了。
相信,90后这一代有很多都已经上过大学了。有人说,大学里就是一个小型的社会,是一个步入社会前的演练场,里面充满机遇和挑战。有的人脱颖而出,有的人碌碌无为,有的人积极向上,有的人颓废堕落;诚然,无论怎样,每个大学里都存在这样一群人——创业者。他们思维敏捷,能够察觉校园里每一处地方可能带来的商机;他们侃侃而谈,能够很快拉到合伙人和找到投资人。
如今,“互联网创业”已成为当下最热的话题之一,尤其是在国务院制定“互联网+”指导意见后,更是成为了一种全民现象。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入到互联网创业的洪流当中。一个合格的创业者应该具备敏锐的嗅觉,这样才能快速发现市场机会和用户需求;还应该保持学习,不断的提升自己。今天小编就跟大家盘点一下互联网创业过程中离不开的八大网站,为创业者助力。
写这篇访谈的起因是昨天跟朋友的聊天,他一直在做今日头条,我原以为是通过今日头条给公众号加粉,聊起来才知道原来不是,只是纯做今日头条的内容,通过今日头条的广告来盈利,收入竟然也很不错。他只是一个上班族,让我瞬间想到了另外一个朋友,同样的上班族,只做淘宝达人的内容,收入也不菲。觉得他们两个的例子都挺典型,于是整理了对话的内容发出来分享一下。
和你同龄时候的父母相比,以购买力作为衡量标准,你拿到的工资实际上是增加了还是缩水了?
随着新媒体的红利期越来越少,不管是做内容还是做粉丝的门槛都越来越高。记得2年前出去参会,身边很多做新媒体的朋友,都是2-5人的小团队,但到今天,可能很多新媒体团队运营的微信账号数量并没增加,但团队的人数却从当初的2-5人,可能变成了20-50人。
为什么欧美国家的家庭敢于月光?说到底,还是人家社会保障健全。在比利时,失业了,看家庭医生只需付一欧元,其他都由医疗保险承担;坐公交车有免费的公交卡;每个月还能从政府领到一笔可观的失业金。在荷兰,老年人生病,从药品到护理到康复训练,可以全部报销。当然,他们年轻时付的医疗保险金也确实高昂。他们之所以敢月光,敢于享受生活,是因为他们活得没有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