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DN付费资源项目,不用引流,无需做客服,后期被动收入,项目我测试了15天,收入陆续开始上升。
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在我以为chatgpt不会普及到我身边亲友的时候,有一个好友来找我。并且炫耀了一波他99元一个月的cheatgpt。
昨天喝酒,一朋友去上了某创业课,学完课程后,立马在美团饿了么开店,专业做成人用品,35块的货成本价3元,听得我大吃一惊,这不就是明抢钱,900%的利润。
前两天有个姑娘找到我,说我写的文章好也真实,然后她说买过很多项目也被割过韭菜,最后什么都赚不到,如今看到一个带人割韭菜的项目,想问问我可靠吗?
猜测原因是苹果的支付和抖音出现了冲突,苹果要收取30%虚拟产品的过路费,抖音可能不太同意,但抖音发的通知来看目前也没有应对方案,巨头之间谈不拢,神仙打架殃及池鱼。
很多人坚信,只要提升认知,就能多赚钱。其实,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迷信。身边的反例实在太多。多与人交流,你会发现一个常见现象,在很多事情上,你比许多有钱人的认知高,可你赚钱的能力远不如别人。
此文耗时180分钟,研究了大概6个短视频类榜单,10几个抖音头部知识付费领域大V,文章6篇,互联网舆论30分钟。
最近发现圈子里有这样一位牛人,线下开美食店,同时又变相的在搞“暴利项目”。暴利到一般人深信不疑,结合主题开篇解释,人家就是靠卖小吃配方收徒。别不信,为啥明明淘宝几十块就能买到各种小吃配方的资料,他却能做一单4000元的利润,下面的内容慢慢看下去你会明白。
有网友称,其实收费不在于up主,而是在于B站的吃相难看,B站忘记了所谓的初心,急于割韭菜的吃相,让人觉得有点难看,关键是付费的内容并非完全独家或者原创,更多的是整合。
为什么说输出价值能够赚钱呢?只要有价值就能有价格,也就能赚钱商业的基本就是价值交换。以前是以物换物,现在是更加多样的方式。而为他人提供价值,从他人身上赚取金钱,也是众多价值交换的一种。所以要想赚钱,就必须要去思考“我可以通过xx形式为xx人提供他所需要的xx价格的xx价值(产品/服务)”。
最近,连续的刷到一些同类型的视频,而且是不同账号,发布的同类型的视频,所推荐的产品都是一个产品。这事有点意思,这就是妥妥的矩阵式账号,来推一个产品。凡是能玩矩阵的,必然有利可图,而且效果不错。这个视频的性质也很简单,就是讲一个孩子之前是全班成绩最差的,自从用上一份学霸笔记之后,就开始逆袭了。
知网把很多免费论文收录后,转卖出去。学生一篇毕业论文就要自己花费几千元。通过空手套白狼,其毛利润可高达60%,比上市公司还要夸张。
50万人民币大约等于8万美金,现在Tiktok上的电商转化率在3%左右。 通过根据电商经典公式, 大约需要 18万人次观看即可完成这个目标,当然,这只是一个估算价值。 如果你还没找到合适项目,可以试试卢松松博客推荐的“在Tiktok上教老外学中文”项目!
对于知识付费而言,由于知识本身是虚拟产品,相对于其他的实体商品而言,会更容易让人产生这种被割韭菜的主观感受。而且,由于知识本身所具有的一些特性,也导致了这种被割韭菜的痛感,会比其他领域更为强烈。
割韭菜这个词,相信大家都有听到,尤其是经常给别人交学费的,应该是很有体会的。看到这个项目介绍很吸引人,脑子一热就报名了,看到文案里面介绍,一天赚多少多少,觉得自己也可以,立马报名,殊不知,脑子一热报的名,往往是韭菜。需要做的是理性思考,看是否满足自己的需求,天上不会掉馅饼的。下面会谈谈自己的看法,欢迎大家讨论交流。
提到盗版,其实我们每个做互联网的多多少少都用过,盗版的windows系统,盗版的软件。随着知识付费的兴起啊,我们看过的盗版课程也不再少数。在现如今版权越来越严格的时代,盗版课程还能不能做。其实大可放心,盗版课程在未来10年依旧能做得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