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奇怪,一个应届生会把“幸福感”作为当下的职业追求,这和一个小职员把范冰冰作为恋爱对象可能差不了太多。幸福感也好,女明星也好,都是要靠实力去争取的,而积累实力的过程恐怕就不是那么幸福了。如果跳过了修行,打算直奔幸福而去,这样的人通常不叫梦想家,而是loser。如果认为一个新人可以在幸福的环境中修行提升,这样的愿望通常不叫走捷径,而是中彩票。
拼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呢?如果一辈子都在拼搏却无暇享受拼搏的成果,那又有什么意义呢?我觉得,年轻时的拼搏是为了年老时的安逸。应当以35岁作为一个分水岭,当你努力奋斗到35岁的时候,顺利的话,已有了超过50万的年薪,并且房子、车子、婚姻等问题都已经解决了
笔者一直在犹豫要不要写这篇文章,写的太细有可能有更多的人加入骗保师行业;不写吧,这个行业也在不断壮大。后来犹豫很久,还是写了下来,等到真的泛滥到平台重视,不知道又要有多少无辜的卖家受损!揭露出来,也许会引起平台注意,早日埋平死角,健全规则。
鄙人近日已离开新浪科技加盟百度知道,负责内容和品牌的运营。感谢各位前领导过去的照顾、各位朋友的支持和帮助,在此像各位深深鞠躬。一直想说点什么,借着这次机会,回顾下自己的过去,也算对自己有个交代。
虽然我在北京工作了5年,但我很庆幸现在回到了重庆,在这物价相对偏低,生活节奏相对较慢,有山有水的城市。而且大部分亲戚朋友同学都在重庆,在这里我更能找到幸福感。而北京这个我曾经工作过的城市,每年站长大会去一次,见下还在北漂的老朋友,老同事足以。
真的到了离开上海的这一天了。尽管有这个想法已经三年的,但迈出这一步的过程是那样的艰难。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无数的冒险者们怀揣着梦想来到这里淘金。但是,9年的经历让我觉得,这里不是天堂。想在上海站稳脚跟,除了自己的勤奋,还需要加上一些运气。
08年毕业于一个普通的院校。还没有毕业,就已经来北京实习,实习结束后顺利转正。毕业时,朋友给我介绍一媳妇,瞬间感觉无比幸福。当时每月3k,住学生公寓,每月才200,一个月下来还能剩1.5k,当时还觉得日子过得很不错。剩下来,跟媳妇订婚,订日子,过了一年,顺利结婚。媳妇工作双丰收,当时可真美了一阵子。
当你再做一个你很不喜欢做的游戏或者项目时,有两种路(滚蛋辞职)(老老实实做下去);永远不要认为游戏玩家是天才(单机游戏群体再说);当你认为主管傻逼的时候,想想这个傻逼为什么能是你的老大,他有什么能力是你不具备的(你要说主管是老总的二儿子请无视掉这条)
今天讲两个故事,分享给你,希望对你也有启发。引用北大毕业典礼上的一学长致辞, 作为结尾:无论中国怎样,请记得: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
去年毕业,到今年刚好一周年。在这过去的日子里,我从不觉得coding 是件苦逼的事,而我到目前为止还乐在其中,在这编码的两年里,我养成了现在的N个习惯,在公司有什么想法会想方设法的在代码中实现,通过封装,继承等尽可 能做到通用,写完一次代码我会重新在构造一遍,在空闲的时候我会再跑回去改改。然后上班在公司努力敲代码,回家后吃完饭就打开我的电脑
屌丝和木耳的相识是在大学的补考里。屌丝是个WOW狗,逃课,撸管,打DOTA。父母农民。木耳是个6分黑,有个高帅富男友,天天娱乐潇洒。父母下岗职工。屌丝和木耳生活中无任何的交集,如果不是补考,木耳都不知道屌丝是自己的同学。可就是这样阴差阳错,在大四毕业的补考里,两个人相识了。
昨天翻闲书,看到了对何经华的采访,觉得很好。20多岁是一个让人蛋疼的年纪。何经华当年也是矮矬穷。20多岁的史玉柱在浙大学数学。20多岁的马云四处碰壁。20多岁的王江民因小儿麻痹而一无所有。20多岁的王石在大戈壁上当汽车兵。后来,他们都牛逼了。所以我常常,我是不是活的太顺了。我们是不是太顺了。
一年来,收到不少自荐“产品助理”的消息,假定我们现在有钱,有扩招计划,我想了想,还是不会招产品助理,加入以后他干什么呢?做策划写原型吗?不需要,我写原型飞快,蝉游记网站/iPhone版/iPad版的原型一手包干,还抽空画了另外4款与蝉游记不相干的App原型,我也没觉得辛苦。调研市场分析数据吗?不需要
去年八月份写的一篇文章一不小心让我稍微火了一把,短短时间内在微博达到了上千的转发量,甚至连像搜狗首席执行官王小川这样的业界大佬都转发了那条微博。微博上面的声音有两派,一派是支持者,认为「这个年轻人很有想法」,另一个声音则对我的想法、行为提出了质疑,认为我贬低学术、太过浮躁。我原来在微软亚洲研究院系统组的老板对我的想法尤其不满,甚至对我进行了半公开的点名批评,并告诫其他在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实习生不得浪费机会。
A和B的业绩也是天壤之别的。在A领导公司的约三年里,该公司总计亏损一亿多美元,市值跌掉约96%,A最终被董事会炒鱿鱼。而B则在约四年里将其公司扭亏为盈,创造了一亿多美元的价值,最终成功卖掉。怎么会出现这种奇怪的现象?难道不是大家都更喜欢A?难道A的缺点错误不是比B更少?难道 A不是个比B更接近完美的职业经理人?
多看一些正能量的文章,多学习那些需要积累的知识,多沉淀,多忍耐,终有一天,我们也会被仰望,但不忘前行着。刚刚来北京的时候,对北京人有一个特别不满的印象,就是觉得他们好像除了清华北大,看其他学校都像是看二本。虽然厦门大学在福建那里算是翘首,在北京这边基本上不怎么对他们的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