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下,写了这个东东不是想凑最近3b大战的热闹,当然也有些关系,因为最近老有一些前东家(某度)的哥们来向我打听360好还是百度好,该不该接受猎头的邀请跳槽过来。大家毕竟曾在一个食堂吃过饭,我就把两边的情况说一说,纯属个人观点。 其实我的感受是,世界上没有一个工作是理想的,区别只在于它们能在多大程度上帮你欺骗自己
我认识的很多人,在过这样一种生活: 你穿漂亮的连衣裙、笔挺的西装,买学生时代憧憬却买不起的昂贵的包,里面装着时常换的新手机、有各种信用卡的钱包;你要小心这些包包卡卡不要在挤地铁的时候压坏、出去玩的时候被偷。 你睡前洗脸眼霜敷面膜,早起洗面奶爽肤水粉底液睫毛膏依次出场,一天八个小时(甚至更多)的工作,你美得像模特,帅得像代言人;晚上回到家扔下包躺到沙发上,你不需卸妆,脸上倦容已无法隐藏
今年7月,我有幸进入新浪微博UDC的用户研究组实习,于是,同学见面时总是会问:你在新浪微博都做什么呀?答:做项目。问:在公司做项目跟在学校做项目有什么不一样吗? 在学校做项目跟在公司做项目究竟有什么不同?这个问题我想可能很多在校的同学都很好奇,在这里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个人的一些感受和体会,希望大家多多指点
当我十七岁的时候,我读到一段话,它是这么说的:“如果你把每天都当做最后一天来活着,那么有一天你将会是对的。”这句话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那时候开始,过去的 33 年来,我每天早上都对着镜子问我自己:“如果今天是我人生的最后一天,我会想做我正要去做的事情吗?”如果答案连续好几天都是:不,那我就知道我是该改变些什么了。 –Steve Jobs
总被人称还是个孩子,掐指一算,竟也25岁了,可怕可怕,更为苦恼的是,八十年代生人遇到了他们人生中的诸多尴尬,不吐不快! 尴尬一:大学文凭算哪根葱 辛辛苦苦小学六年勤勤恳恳初中三年废寝忘食高中三年,眼看要走进考场却赶上国家扩招,任他猫猫狗狗也都能混个大学文凭,现在大学文凭算什么葱啊!一个只有脸蛋没有脑子的MM,顺利拿到毕业证,女人啊,美丽的脸蛋就是一种武器。 坦白:正好混了个
编者按:本文作者是一名在Facebook工作快两年的工程师。为了“庆祝”两周年的纪念日,该工程师特意列举了他在Facebook干不下去的十大理由。貌似在骂Facebook实际更似在夸它。另外,通过这十大吐槽理由也让我们能够窥探到一个活生生的Facebook。的纪念日,该工程师特意列举了他在Facebook干不下去的十大理由。貌似在骂Facebook实际更似在夸它
自2003年大专毕业至今,鄙人从事IT业已经有9年时间,午夜梦回突然觉得那个多年前的笑话: 少壮不努力,长大搞IT。 并不是全无道理。至少说明了IT不好搞啊。 一、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最近看到一个笑话:某大学打出巨大条幅:CS毁一生,网游穷三代;夜夜上自习,必成高富帅。初看,惹人笑,再看,令人心酸。多少的青年才俊就是毁在这些电子上面啊
这一行泥沙俱下良莠不齐,而且很多人对这行太陌生了,不知道哪个公司好哪个公司坏,当然对已经有工作的候选人来说,猎头公司出名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案子多不多,能不能及时的找到你,这帖主要是给没毕业的小孩和打算进入这个行业但是不太了解的人看的,为了更多有潜质的新人能够展露头角,加强行业专业度罢了
【引言】 某企业,曾花了半年时间,到另一家著名企业去挖来了一位营销总监。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这位年仅26岁的营销总监就把工作搞得有声有色颇有成绩。然而,就在大家都普遍看好这位年轻的营销总监时,他却毅然决然地辞职而去。这是为什么呢?
在中国的职称评定体系里,编辑和记者基本上是平行且一一对应的:中级为编辑、记者;副高为主任编辑、主任记者;高级则为高级编辑、高级记者(出版社编辑称 为编审)。但在实际的生活中,这两者大有区别。比如说,你可能听说过不少名记者(简称名记),但怕是连“名编辑”这个词都没听说过。看上去记者的社会地位 似乎高于编辑。但反过来,你应该见过总编辑的名片头衔——这象征着这个人是那家媒体的高层人物——但你应该从来没见过总记者的名头吧。
从2004年偶然接触用户研究起,有幸一致专注于互联网的用户体验。今天作为同事和同行,希望和大家分享一些平时的个人思考。在这里抛砖引玉,欢迎大家多多指点一二。 1. 用户研究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用户研究只代表用户。 我们在工作中,自觉不自觉都会受到伙伴要求肯定的暗示,比如有些产品特别希望获得肯定,又或者和你关系不错的设计师做的方案,是不是支持一下
如果这篇文章没有分享给你,那是我的错。 如果这篇文章分享给你了,你却没有读,继续走弯路的你不要怪我。 如果你看了这篇文章,只读了一半你就说没时间了,说明你已经是个“茫”人了。 如果你看完了,你觉得这篇文章只是讲讲大道理,说明你的人生阅历还不够,需要你把这篇文章珍藏,走出去碰几年壁,头破血流后再回来,再读,你就会感叹自己的年少无知。
即将离开干了7年的IT行业,心中有感伤、有回忆、有快乐、有厌倦。。。 记得小时候,我看着那些搞计算机的人,觉得他们个个都是高手,个个都好叼,心里无比羡慕,所以那时就立志长大了也像高手们一样叼,也搞计算机。 终于大学还没毕业,也就是2005年,我就实现了小时候的梦想在一家创业公司上班,那时那家公司是做安防的,只有我一个是做软件开发的
憋了半天,还是想写出来。 不知道是什么星逆行,上周五连续和两个人沟通失败: 一个是由于所处的工作关系不同,属于我们供应链上边单位的小姑娘,在我帮她忙的情况下,说话吆五喝六 ,最重要的竟然是她在把我传递给她的重要信息搞错的情况下,表现得非常潇洒。 另一人呢,和我是同一间公司的,只是工作职能不同,她跟我没完没了的抱怨,因我的原因,给她带来很多 工作,让她很烦
对于产品经理和程序开发一职,在业内有一个生动的举例“产品经理好比打车的人,知道要去哪儿,并且知道哪条路最短;哪条路绕一点但是最顺畅;如果哪条路限行了,该走另外一条路。那么,程序开发团队就相当于是司机。打车的可以不会开车,但是要到目的地,知道上面的东西,可以省钱,省时间。司机可以接不同的人,不同的路线,只要能走到目的地就行。
IT行业“挣钱太容易”,“IT不像政府管房产这么严,想干嘛就干嘛,另外都跑到境外去上市,没干两年市值翻好多倍,利润比地产高出几十倍几千倍,我们投入10块钱赚1块钱,IT行业投入10块钱赚1000块钱,不能用这种得钱太容易的方式看待别人。” 这话出自地产界大佬任志强。时间就是在今年的3月24日的IT领袖峰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