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发展走出了与西方截然不同的路径,90后们在迷茫之际向传统文化深处寻找力量无疑是一种捷径。本文从三个层面给90后们归纳了国学思想,可以帮助叔叔阿姨们更好地认清自己:1. 修身明心:格物致知,诚意正心;2. 治家勤俭:半丝半缕,物力维艰;3. 立业耕读:盛必有衰,不可不预。
转眼到了2020年,朋友问我:先生有为2019年总结写些什么吗?2019年生前对先生不薄,先生还是趁它还有最后一口气为它写点什么吧。写个《职业作家劝退指南》也是好的呀!那就写个不算年终总结的“全职作家两年总结&劝退指南”吧。
她感觉自己很矛盾,她有时觉得高中未毕业做自媒体就能年入百万很厉害,有时又自我警醒,现在挣的可能是快钱,只要所运营的自媒体账号聚集到足够的粉丝,发一条推广,收入少则几千、多则几万,挣钱比普通的上班族容易,但自己是否能持续地吸引到粉丝从而进行变现呢?光环、焦虑、孤独、迷茫,围绕着现阶段的于木汁。早年她另辟蹊径比同龄人更早摸到挣钱的法门,被羡慕过,也任性过、挥霍过,成年后的她,更加谨慎地审视自己的未来。
刚来深圳的时候,一个炒粉才3元钱一个大的快餐盒装着,分量很大,大到能把我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吃撑。在龙华一个12-15平大小的出租房一个月房租是350元,带个洗手间,一个网费是50元,不含水电。楼房与楼房之间隔得很近,光线不是很好。如果你和隔壁楼的住户同时把手伸出窗户,你们就可以握手了。那时候,我把自己关在出租屋的小房间里,就着一盒炒粉,对着电脑,一个人吭哧吭哧开始做项目。没日没夜地做项目,做得昏天暗地。
面对接连袭来的困难,他们想方设法,努力从自我怀疑的困境中跳脱了出来,在新城市找到了新工作。对他们而言,这不仅仅是事业的重启、生存的保障,更是人到中年后,对人生更多可能性的努力探索。
随着这两年互联网寒冬的气息不断扩散,裁员,降薪,年龄大限,工作压力大等一些因素。创业成了一些互联网从业者的新选择 ,都想着自己当老板,搏一把,最后却是失败的多成功的少,因此结合一些创业实例,我想谈一谈个人对创业的体会与心得,希望各位能从中悟出一些道理,得到一些帮助。
是的,不是我酸。因为我发现,多数人最爱问的挣钱话题无外乎是“做什么能挣大钱”、“怎么才能月入X万”、“哪个行业工资高”。这些看起来合乎情理的想法,恰恰是财富路上最容易踩到的陷阱。
10年,外卖系统已锻造成全球最宏伟的“人机游戏体”之一。它横亘2000座城池,数百万人超长待机等待任务;每位玩家都需钻进城市毛细血管,熟稔每一处街道、每一个单元楼,甚至隐藏在黑暗楼栋的信息,才能步步通关——通关意味着更密集的订单和更丰厚的酬劳。游戏缔造者是美团、饿了么这样的平台企业,多数人不知道,他们与这些玩家不存在雇佣关系。拉开幕布,平台方仅仅凭借一架神秘调度机器,驱动数以百万人每天上10小时卖力工作...
手语直播,是听障者和互联网碰撞的产物。在热闹纷繁的网红浪潮里,这一独特职业,让一群被消声的透明人,被世界看到,让这个无声的群体,也能看着直播买买买,像他们眼中的“听人”一样,享受最新的生活方式。
牛逼的人很早就开始牛逼了。这话很有道理。虽然有“大器晚成”一说,但罗马绝对不是一天建成的。能够“大器晚成”的人,往往是一个一直很牛逼的人。
以前从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来日本念书,依然记得刚到东京的时候,自己拖着两个行李箱,坐在大巴上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大学毕业以后,虽然找到了一个实习工作,但是感觉无法发挥自己的能力,每天的工作内容也都简单而枯燥,看不到未来的希望在哪。通过在东京的生活经历和打工经历,也进一步发现生活的不易,以及更加了解了自己的性格。下面,分享一些自己在东京打工的一些体验,希望对想去日本留学的人有些帮助。
每个人生命中最好的创业机会,几乎都出现在那些你没有完全准备好的时候。真正把财富积累起来的人 ,考虑的问题的过程其实是这样 ,这件事我非常想做成,并让自己的状态好起来,最后全力以赴的去执行。其实很多穷人也不是甘心于一辈子领薪水的啊,他们只是在等机会,他们永远在等机会。
伴随着2019年的尾声,第一批“90后”即将步入而立之年,作为也即将步入而立之年的“90后”我想自我剖析一下,为什么“90后”会一直站在职场的风口浪尖,尤其是“95”后这批刚走出象牙塔的年轻人们,想在职场生存更是处处为艰,现在在智联、前程的招聘信息上来看,不招收应届毕业生貌似已经成为了一部分私营企业的人力工作不成文的规定,以至于很多岗位都要专门在标题上列明“可接受应届生”。
其实每个人都在不断地进行着角色的转换。你之前在大企业工作,有一个角色;现在创业了,又有一个角色。以前等着别人给你派活,现在得自己找活干;以前等着领工资,现在给别人发工资,这都是转换。人生的转换、角色的转换,其实不容易,很多事都会发生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有两点很重要...
有一个销冠,每月打750个电话,525个会接,420个会听他讲,336个会有兴趣,268个会出来看,100个会考虑,82个会有意向,61个会洽谈,34个想买,最终成交的12台,成交12单会让他赚到15000元。
30岁好像是人生的一个分水岭,我们总说三十而立,不过是希望在这样的年岁有所收获。25岁时,我就开始恐惧过生日,岁数是那么可怕,它意味着衰老,判定着人生成败。怕着怕着30岁就到了,我依旧一事无成,甚至离年少时的目标距离太远。活着活着,就明白了很多道理。在这样一个深秋,说些掏心窝子的话,分享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