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的,不是我酸。
因为我发现,多数人最爱问的挣钱话题无外乎是“做什么能挣大钱”、“怎么才能月入X万”、“哪个行业工资高”。
这些看起来合乎情理的想法,恰恰是财富路上最容易踩到的陷阱。
01
前两天,听说了朋友公司一个程序员转行的事。
他写代码两年多,做得始终不太理想。今天一堆Bug,明天没理解对需求,后天写接口又出错。他经常加班,在线的培训课也没少听,但收效甚微。
转行去做什么了呢?
游戏策划。
他在原先有一定准备的情况下很快拿到一个初级策划的offer,试用期3个月后,职位比预计的高了两级。
可谓如鱼得水。
朋友和几个同事听说后蛮惊讶的,原本以为他是出于逃避而转行,没想到仿佛转入高速公路般地开挂了。
认真想想,这样的事情不在少数。
我以前文章中,提过一个前同事,事业单位的设计师H。34岁了,还是传统的“美工”水平,按照职业轨迹,将来基本就在单位安心养老的画风。
转折点发生在副业上。
H与朋友合开了一家闽北餐馆,第二年继续开了第2家、第3家,每家生意都不错。开到第4家时,我们才知道他已经炒了老板,自己当起老板了。
我们在他店里聚餐时, H连声说后悔——后悔没早转行。
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后来被无数人顶礼膜拜的“1万小时定律”,认为从普通人到世界级大师,1万小时的锤炼是必备条件。
但我对这句话更深的感触是:
如果一件事你做了1万小时,结果并不尽如人意,那么它大概率不适合你。
你要做的不是继续猛踩油门,而是尽快踩刹车。
02
我从不否认坚持的意义,只是在我看来它真正的意义在于,在一条正确的路上持续积累。
但大多数人是怎样的呢?
“一定是我不够努力”
“一定是我方法不正确”
“一定是我没找到好的平台”
……
拿着某位大V当做理想范本,一边灌着带鸡血的鸡汤,一边死磕自己。
实际上,对自我认知不足导致对标错误,就好比要求一只鸟非得像一只鱼在水里游那样。
结果怎会轻易如你所愿呢?
举个例子。我听过一些写作课,互动时学员总喜欢问:如何通过写作挣钱。得到的答案通常是,你要如何写内容、如何投稿、如何让文章出彩。
听来没毛病对吧?
可最大的问题在于,“写作赚钱”这件事放在许多人身上,是一件投入产出完全不成正比的事。
你可能在一开始就跑偏了。
有位读者说,她看过一篇00后女孩靠写作月入10万的新闻,羡慕不已,于是报名上了写作变现课,乖乖按照老师要求听课、做笔记、交作业,每天写500字以上。
半年内,她投稿了不下30个公众号,最终只勉强录用了1篇,还是她修改了好几遍后过稿的。
她没气馁,报了更贵的写作班。
结果依然没有太多惊喜。
偶尔过稿,要不自己反复修改,要不索性老师帮助修改。写作能力的确有所提高,但进步缓慢,写作时异常痛苦丝毫体会不到乐趣。
你说这算“成功变现”吗?
确实“变现”了。然而付出了价值1000元的精力,得到了100元的稿费,自个儿还愈发觉得无趣,好像跟“成功”也没什么关系。
我们首先要做的,不是赚钱的事,而是擅长的事。
所以你发现了么,那些经常问“做什么最赚钱”的人,往往赚不了什么钱。没把资源集中在长板上,付出再多时间,都不过是事倍功半。
03
巴菲特曾推荐过一本书,叫《击打的科学》,由美国著名棒球选手泰德·威廉斯所著。
书里提到一个有意思的观点:
高击打率的秘诀不是每个球都打,而是只打那些处于“甜蜜区”的球。不求全垒打,但求结果最优。
巴菲特对这点格外认同,还把泰德的照片挂在办公室墙上。
他在纪录片中说道:
股票的确有一种倾向,让人们太快太频繁地操作,太易流动。人们很多年来发明了各种过滤器来筛选股票。
而我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圈子,我就待在这个圈子里,完全不管圈子以外的事。定义你的游戏是什么,有什么优势,非常重要。
巴菲特与比尔·盖茨相识多年,即便能拿到微软的第一手内部消息,巴菲特也从未投资过微软。
理由很简单,互联网行业在他能力圈以外,因此哪怕有再好的机会,他也不出手。
其实,不少厉害的企业家都极其重视自身的“甜蜜区”。
福耀玻璃的董事长曹德旺就曾表示:“到了2000年以后,我坚定信念只做玻璃,什么都不做,再赚钱的东西、再大的业务我都不做,企业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市场经济,你不是做得越多越好,而是越少越好。合作分工日趋精细,分工是做你最擅长的事,它才是你的立足点。
公司如此,人亦如此。
我有位HR朋友说,多数人的职业轨迹都是顺其自然,我读了什么专业,就找相关的工作,然后就一条道走到黑。
甚至越是哪里不灵,越是想花更多努力追上。
没把有限的精力用在放大自己优势上,偏偏跑去补各种短板,最后补成一个平庸的人。
04
这几年很流行一个词,叫“跳出舒适区”。可不少人在跳的过程中过于盲目,导致犯错太多,生生把“跳出”搞成“跳坑”。
为什么大家都觉得年轻时要快速试错?
就是为了以后少犯错。
每次犯错都是有成本的呀,越到后期,犯错的代价越昂贵。而它们很容易出现在你不熟悉的领域。
讲讲我身边2个真实的程序员职业轨迹吧。
A:毕业后做运维->系统开发->架构设计->数据库管理->数据挖掘->项目规划->业务合伙人,过程中自学了敏捷项目管理、ITIL、市场营销等知识。
B:开发1年后->转行做产品->1年后再转回做开发->辞职帮家里做生意->两年后又重新做程序员……
AB两人年纪都差不多,目前B的月薪大概只有A的零头。
对公司来说,一个人最值钱的地方,就是他最擅长的地方。
很多人某个点聪明,就以为自己每个点都很聪明,一会捯饬这个,一会兴趣那个,结局自然啥也不行,连平均水平都达不到。
再天才的人也只有几点特别聪明,不可能每个点都拿高分。
苏格拉底说,认识自己的无知就是最大的智慧。你现在回头看巴菲特所说的“能力圈”,或许能感受到表面的保守下,潜藏着高胜率的秘密。
跳出舒适区,你可以把它理解为:
不断把长板变得更长、不断接受新挑战、不断让积累转化成最大效益。
但千万别以为,草率地更换职业圈子是件很酷的事。
无论哪个行业,写代码、家政服务、流水线工人、工地搬砖,都是同个道理。专业领域若想有些拿得出手的东西,必然需要长期专注。
突破点应放在你的长板上,通过时间的复利作用,让它成为你坚固的支点。
所以,下次你再看到媒体说谁谁月入10万、20万之类的案例,大可不必过于羡慕。对他们来说,这是找到擅长的“甜蜜区”后顺带发生的事。
请耐心种你的树,你有你的果实。
来源:临公子的后花园
顶: 4 踩: 0来源:卢松松博客 QQ/微信:13340454
那些月入10万的人,不值得羡慕
| 7176 阅读量 | 分类: 好文分享 | 作者: 转载大师
相关文章阅读更多:奋斗 工作 思考
- 2025-04-19 为什么大厂不喜欢要老同志呢
- 2025-03-12 在就业难度超大的今天,华为OD已然成为金饭碗
- 2024-12-31 2024总结:我发现并利用了这个规律
- 2024-11-25 国运如此,人运奈何
- 2024-11-10 给创业者、小微企业主和个体户十大忠告
- 2024-11-08 发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
- 2024-11-07 销售也是越来越难了
- 2024-11-02 本周我都做了啥?(10.25-11.1)
- 2024-11-02 00后的本科生去做了保洁
- 2024-10-27 为什么中国程序员普遍加班严重,美国则不怎么加班?
- 2024-10-26 摆脱现状,普通人如何破局
- 2024-10-26 听说公务员降薪,心里很惊讶!
- 2024-10-21 工资重回3000块钱/月的时代了?
- 2024-10-17 有仲裁记录就找不到工作?
- 2021-09-08凡是在卢松松博客投稿的作者都有机会得到IT类图书哦!
发表感想加入微信群
点此登录松松云平台免费认证
万向联轴器
胡伟明博客
伯正博客
森哲
祝福鱼
回收奢侈品
伯正博客
上海办公室装修
兔聊APP
素材火
ghgg
要不是看了充值流水真是不敢相信
深圳APP开发
美食1加1
微信解封
这句话讲得真不错,受教了!
A1230网
免费收录
夏日博客
推荐轻松赚钱
胡伟明博客
步进电机型号
冬虫夏草冻干机
仿真植物墙
天云复盘
丁酸梭菌
万向联轴器
深圳java培训学校
手机赚钱
搜程快排系统
周松松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