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是过程,增长是目标,企业关心的总会是目标而不是过程营销部门的价值就难以得到体现,尤其在中小企业中更如同鸡肋般。在这样的公司制度和环境下,营销人在品牌建设这块只能以“文化价值”为核心,“商业价值”退居二线。这也让TO B与TO C的营销人走向了完全不同的职场“待遇”。
2022年新目标,你的目标是多少,定在哪个等级?可能有人会说定目标有什么用,计划赶不上变化,又不一定能实现。我想说,你说的有理,但往往成功的大多是那些有目标,向着目标不断前进的人。
鹅厂这次高薪招聘迅速登上了各大网站的头条,连我都收到了好几个平台的约稿高,让我聊聊对这件事的看法。要知道投一家媒体的广告可能要花几千万,鹅厂这次利用招聘这次只花了不多的冤枉钱就做到了现象级的出圈,可谓是名利双收转化率极高。
2022新的一年,是继续打工还是创业,每个人都有不同际遇,所以也不可能一概而论,看自己的情况。但还是建议一般人非必要还是好好工作。不要让自己处于进退两难的地步就好。
很多时候看似选择了一份工作,其实是选择了自己的人生。未来一定是自由职业者大兴,不要相信躺平,虽然大家都在喊着躺平,你看看身边有几个真正躺平的,当然,如果觉得自己学习力不强,执行力不强,天资也不足,躺平也是一个好的选择,起码可以吃得上饭。自由职业者便是争渡者,
月薪四万是种什么感受,税前月薪4万到手的话差不多3万。有这种待遇能让你过得很满足吗?个人觉得这也不是绝对的,不要看绝对收入,要把收入结合一个人的年龄和情感状态去看,会得出非常有意思的结果。再增加两个纬度,看这个收入是否还能有指数级的增长,以及收入的可持续性。
大家必须得适应现在的现实。如果你本来就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公司、部门,相对的铁饭碗,那么尽量以保守的态度来对待职业发展,稳定更好一些。如果你现在就在一个容易被裁掉的部门、或者一个走下坡路的职业方向,不稳定,在寒冬之下,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要主动提升,不要等着被动裁员。
我也是今年才进到大厂做运营,前两份工作都一些千人左右的运营工作,再往前的工作都是几个人、几十个人的小工作,那么一路走来,发现在不同的公司有非常不同的内容以及工作重心,那么这篇文章就来揭秘一下,在这些公司做运营工作都有什么体验。
记得刚毕业那会,北京的大部分公司招聘程序员的要求,是3年工作经验以上。3年之后我们这一批人好不容易熬到了3年,这些公司又想招5年工作经验以上的。后来我们这批人终于工作满5年了,35岁危机又要来了,甚至某些公司要求30岁以下。
还记得我2006年刚大学毕业那会,我在成都第一份工作是“网页制作”,工资600块,工作第二年才慢慢增加到了1200元,只因我是专科生,所以工资偏低。
再次更新:华为员工的一些感受,比较真实,对华为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
每个人都想拥有让人羡慕的生活,让人羡慕的工作。假如在不看条件的前提下,你最理想的工作会是什么?
最近,一条在中国政府网的留言,在微博上引起了热议。“我是一名软件开发人员,今年45岁,精通各种技术体系……而我辞职回家半年后再回来寻找工作机会的时候,却发现连个面试机会都很难得到。
一年收入近两千万。她不是一位普通的秘书,她的工作可以归属到“董秘”,当然,“董秘”并非“董事长的私人秘书”,而是董事会的团体秘书,在公司中的位置非常高。有志者,事竟成。朱旭从0到1849万的飞跃,告诉了我们一个最朴实的道理:投入的越多,产出的就越多。也许在当前,这些辛苦还没有转化成回报,但只要持之以恒,总有一天自己的价值会得到证明。
亚马逊内部文件显示,亚马逊利用算法去自动解雇未达到生产率指标的仓库工人。亚马逊的自动化系统跟踪了每一名员工的生产效率,无需上司意见就能自动发出警告或解雇通知。
我一直觉得多数人骨子里面根本不需要所谓的事业。他们需要的就是一份能稳定带来收入的工作,好好过日子。现在学校里面多数学生进来学习,都只是想找好工作,而不是想把专业当做一个事业。所以学生读书的时候就已经把很大的精力调整到考公考编上去了。对一样事情没有发自内心的热忱做动力,怎么样都做不出事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