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是我在部门会议上一次发言的总结。之所以会有这次会议,是因为我的一名员工向我提出了辞职,在思索了几天后,我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路,于是便有了这次的会议和现在的这篇文章。 收入是由什么决定的? 这位员工辞职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公司的薪水无法达到他的预期,未来一年在公司的收入前景也不是很明确。 想要去做更底层的开发,方向是使用C/C++开发3D图形图像
清华“差生”10年奋斗经历:只写事业,不写女人。LZ从04年本科毕业写到12年,近10年的奋斗经历。写的非常好,甚至可以拿来每日一读打鸡血了。反正一字一句看完后,各种反省各种彻悟。不要老去抱怨别人“天时地利人和”,做好当下,后来人或许还会羡慕嫉妒恨你。 我的故事里有三个人:我自己、我大学同宿舍的哥们、我第一个公司的直接领导
华为 接下来说说坑爹的华为。机试安排到了十月份,那时本来一堆的笔试、面试,后面还是抽中午和同学一起跑过去考了下。结果我们签完到,位子却被其他没签到占了,折腾了一番后,他们终于把座位让出来了。机试时间是半小时,是个超简单的题,我做了几分钟后,就听到开始催快点交卷,其实我们可是晚开始了十几分钟啊。还好咯,看了下结果,没什么问题,就提交了。我同学后面真被关服务器了,没法提交了,还好他之前提交了一次。坑爹
一直在关注园子的信息,技术方面,职业发展,技术创业各方面的文章,期间关注过一些关于创业讨论的话题。今天闲来,说说我这6年的亲身体会(在此就不发网址了,不想有打广告嫌疑)。 先说说我的情况: 资历低,但没放弃 高二因各种原因辍学,后来参加了你们没有听说过的培训班学了一点皮毛,网站设计,ASP开发,虽然懂得一点点,但也在后来技术创业中起到了极大的作用。第一个月工资700元
一提到“数据”,可能经常会想到“数字”、“图表”、“模型”、“方程”等容易让人怯步的词语。其实“数据”的真正意义,是躲在背后的那些“人”。 在营销学中,市场的根本在于需求,需求由人而生。因此,我们不应该就数字而数字,就算法而算法
我每每提到我在Google实习时,朋友们大都充满惊讶和好奇地对我提出以下问题:1.Google不是退出了吗?2. 你又不会写代码,你在Google做什么呢?3.Google的福利真的如传说中的那么好么? 被问多了,我对前两个问题已经形成倒背如流的标准答案——“Google从未离开过,Googler们都在一如既往的工作着
小知识: 高斯模糊是图像处理中广泛使用的技术、通常用它来减小噪声以及降低细节层次。这种模糊技术生产的图像的视觉效果是好像经过一个半透明的屏幕观察图像。高斯模糊也用语计算机视觉算法中的预处理阶段以增强图像在不同尺寸下的图像效果。 通常,图像处理软件会提供"模糊"(blur)滤镜,使图片产生模糊的效果。 "模糊"的算法有很多种,其中有一种叫做高斯模糊
现在回到腾讯的笔试上来咯,当时放弃搜狗选腾讯,笔试的时候发现自己确实很多东西都忘得差不多了,但自己连蒙带猜,还算是把所有题都做完了。也认为无论怎么样,应该会有个面试机会吧,而一旦到了面试,我的本科、研究生期间那些项目经历什么的应该能搞定面试官
作者@kingcj 是一名工科男,从九月份开始找工作,辗转广州、上海、北京等城市,走进腾讯、网易、华为、大众点评、思科、360、百度、迅雷、多玩、海豚、广州移动、搜狐、中兴等企业,历经N次笔试面试,终于成功收获一份offer。真实的经历,精彩的看法,建议正在找工作或即将毕业的同学不妨抽点时间学习一下。 前两天不再像之前那么多事情了,终于有时间把我这段时间的求职经历与大家分享一下
最近百度的狼性话题闹的沸沸扬扬,但是读各路评论文章总有隔靴搔痒之感。因为有些事情公司外面的人不了解,而公司内部员工又不敢说,所以还是让我这样的离职员工来写一些吧。都是两年多前的事情了,时逾境迁,胡说八道,仅供参考。在李彦宏的那封信里谈到了移动搜索的战略,也谈到了危机,可惜没有文章提到过危机是怎么产生的。记得三年前,还是2009年,还是华为的那位神童李一男做CTO,我作为一名底层的在做移动
文/吴蕾 导读:产品经理是做什么的?产品经理需要哪些技能?产品经理的工作内容是什么?产品经理的待遇如何?高德地图产品经理吴蕾为你客观的、真挚的解剖产品经理。以下为全文: 这是一个酝酿了很久,关于我的职业,或者说是我的工作,零零碎碎的想法或者自我定义曾有过无数,很多次想组织成篇的文字都没有落实。今天,不知道是心血来潮还是略感疲惫,把这几年我个人对“产品”的感觉阐述一番
讲述了一个传统行业从业者的互联网创业历程,过程之艰辛,结果之惨不忍睹,令人泪目。 我今年46岁,来自传统行业,10年7月去上海参加微博创业大赛,结识了很多互联网人士,以前一直认为程序员很厉害,天马行空,无所不能。经过交流,才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程序员只是负责编代码,而那些梦幻般的效果却并不是程序员想出来的,而是产品经理的范畴,会后,很多互联网界的朋友建议
随着走进中关村网站的关闭,许站长早年的创业故事也被再次提及,许站长在35岁那年(1998年7月)创办了“走进中关村”,是中国最早的IT网站之一。2000年6月,徐捷成立“北京中观网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完成网站商业化的运作。但在14年2个月零25天后,许站长即将步入知天命的年龄,之所以关闭网站,是因为持续的亏损,有宏观原因,也有企业自身的因素
2003 年 8 月末,我加入了一家新公司。老板是个韩国人,在美国受的教育,这家公司是他和两个中国朋友一起创建的,公司性质却是美资,公司在韩国也有分公司,人数比中国大陆要多,当初为什么到中国而不是到印度开办分公司,记得老板解释过,主要是考虑到中国的文化和韩国文化相近。 因为业务关系,经常与一些韩国人接触,给我留下的第一个很深的印象是"刷牙"。这帮韩国人都是工作狂,每天在公司工
博客这个低调和平实的以内容为中心的社会化媒体,在今天喧嚣的媒体环境中仍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下面这张信息视图给我们带来了一些美国有趣的博客统计数据: 人们使用的博客平台:wordpress使用最高,多达43%的博主使用Wordpress平台,第二,三位分别是35%和16% 美国博客的情况:据估计美国有3100万博客主 博客的盈利情况:只有8%的人写博客能够养家糊口;9%的人能够以每天4-6小时的博客
本文由陈光峰缮写,作为一个站长的经验和经历,文章发表于2009年,有些内容已经过时,有些内容依然对大家受用,希望站长朋友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改善网站和自我。 1.每天看互联网行业新闻 干一行,爱一行,你得随时关注互联网行业的最新动态,所谓的行业趋势,未来发展方向,通过这些新闻动态,尽收眼底。你可以不经常泡论坛,但作为一名站长,你得关注百度互联网新闻了解大事件;精读草根网IT资讯;上站长网看实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