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13年,1980年出生的“80后”已经冲进30岁。在这个时候,很多“80后”悲哀地发现:自己“三十难立”———薪酬不高,工作不满,存款空空,无房无车。但是,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80后要牢记的十大人生底线。30而立,对有些人来说,30岁以前向左,30岁以后向右。30而立,对有些人来说,30岁以前是因,30岁以后是果。
参加了公司组织的运营大学的培训,虽然只有短短两天半,但是由于各位讲师都比较给力,受益匪浅。这里也确实感叹一下,淘宝确实由运营驱动,运营的威力杠杠滴。讲师都是年轻人,还有85年的。这里也推荐一下最后一个85年的讲师——少游,他讲的课题是《会员营销》,让人意犹未尽,这是他的专业博客:演说非常道我在这里就不好意思照搬讲师的内容了,总结几点上课的心得体会,也算给荒废已久的博客交交差吧~
和百度的人接触,听到最多的词就是“变现”(Monitization)。很少有人提用户、很少有人提体验、很少有人提产品。一个只知道砍树不知道种树的公司,迟早有一天发现自己守着的这块山头已经变成荒山。因为百度眼里所有的善恶美丑,最后都落在CPM一个简单苍白甚至有点冷血的指标里。
来北京前,偶然在网上认识了奇虎联盟的负责人,在网上和对方的交流中了解到,奇虎公司正在广纳人才。后面对方就给了我奇虎一个副总的邮箱,我立即就投了封简历过去。最终还是约了06年1月5日让我去北京奇虎公司面试,并承若不管面试是否成功,都会报销来往的路费。所以当时我就想,就当去北京免费旅游,面试成功与否不给自己压力。就这样06年1月5日一个人千里迢迢去北京面试,按着公司的地址,转了几趟地铁到了奇虎在惠通时代广场的总部
我是某互联网公司无线部门的产品助理,工作到现在半年,有些困惑。面试时谈的是会先做一些基础的工作,但慢慢会给机会参与产品,于是答应了,入职才知道原来是接替别人的职位,而这个职位之前的工作的就是商务接口人,负责协调每月三次的Android APP发版。当时心中有不好的预感,可是想着入职前说的话,决定踏实地干下去。
很多人提到说题目有些“驴唇不对马嘴”,我这里稍微解释下。首先我是明白“罪己诏”这三个字的含义的,取这三个字为题也是有意为之;其次是写这篇文章的初衷是为了“批判”下Robin的那封狼性邮件,因为我觉得百度出现的很多问题是公司层面的而非员工层面,绝不是为了博眼球。想来想去还是觉得这个题目比较好,加上引号,算一点修正,剩余不再修改。
向家里的亲戚朋友谈论起自己的职业时,经常能遇到尴尬又搞笑的情况,对互联网圈的朋友来说更是如此。看完微博上大家对此的讨论,你准备好今年的答案了吗?今天我们无法向父母解释我们所热爱的这份职业,明天我们也很难搞懂下一代在玩什么,新的东西层出不穷,新的行当永远存在,这是生活吸引我们的地方之一。
圈子犹如你头顶的一个光环,走到哪里都闪闪发光,轻则影响你现在的工资,重则影响你职业升迁。作为在几个圈子穿梭过、挣扎过的人,跟小盆友们卖弄卖弄这些圈子的门道。每天看着老板光着屁股,穿着皇帝新衣在办公室跑来跑去的,你又不敢说,这种心理上的折磨大过任何工作上的压力!这个圈子混久了,要么把自己锻炼成会玩弄办公室政治的职业经理人,要么住进精神病医院。
虽然离开腾讯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不过还是很关心它,看到与之有关的消息我都会点击进去看看。毕竟,我曾经为之付出汗水与努力,毕竟,在这里,我度过了几年难忘的岁月。现在看到网上主要有两种大相迥异的不同消息,一类是对腾讯大唱赞歌的新闻,这一类是主流比如互联网霸主,中国十大重要企业,改变国人生活方式,马化腾又获得什么称号等等。所有这些,都证明了腾讯经过8年的努力,在如今的中国互联网界占据了一个极其重要,难以撼动的地位
从北京回到重庆也快3个月时间了,回想5年的北漂生涯,时间过得真快。本来才回到重庆的时候,就想写篇博文总结下在北京5年的工作经历。但5年的时间,有太多的故事和感触,一篇博文很难完整的表达出来。趁自己记性还好的时候,把当时的经历用文字保存下来,多年以后再看会别有滋味。所以今天继续跟大家分享下,我24岁那年的推广工作经历。
百度不停的提出用户粘度的重要性,最近k站后也给粘度高的网站很大的权重提升,但是,我查看了好多关于搜索引擎原理的书籍,都没有提到如何实现用户粘度是怎么样判断的。很多使用cnzz来跟踪流量的站长都知道,里边可以统计出单个用户点击次数、页面停留时间、进入页面、离开页面等信息来判断粘度的高低,那是我们在网站挂了cnzz的统计代码,他可以监控这些数据,那么百度是怎么样判断的呢?
关键词研究可能是SEO中最重要的部门,除非你知道你要定位的关键词是啥,否则你的营销活动就无从下手,你也无法评估成本和回报,除非你知道你在竞争什么。关键词研究是搜索引擎优化和搜索营销关键的一个环节。因为如果使用正确,他能够帮我们在开发网站和构建内容时提供路径。根据搜索查询的数量,关键词可以分类为头部,主体,长尾。一般而言,关键词的词越多,竞争相对没有那么激烈,也比较容易获得好的排名
如果你在SEO界有不错的个人品牌影响力,这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将会大有益处。但是,我们该如何去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Robin根据自己的践行经历总结了以下的八个建议,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1:精心准备一张个人照片;2:确定个人品牌名称;3:一段简洁有力的个人介绍;4:做好个人博客的经营;5:借助平台的力量;6:利用微博平台跟行业知名人士互动;7:积极参加行业聚会;8:分享的力量。
讲起做私活,很多程序员都会或多或少的涉及过,一次在在上班的路上,我正在公交车上打盹,突然手机响,接之。原来是一个刚开的小厂要做一个宣传性网站,估计是我们公司早些年挂在“企业黄页”上的僵尸信息,而信息登记的是我的手机号码,于是该厮直接打到了我的手机上。我一听立马睡意全无,开始了饿狼扑食般的对话。
按:博文视点周筠老师多次叮嘱我写点关于个人成长的心得,颇感压力。回首在 IT 这个行业也差不多有 10 年了,在互联网也有 7 年之久,没做成什么惊人的事业,也没什么赚到大把的钞票,如果冒充什么成功导师大谈人生感悟岂不是会被读者朋友笑掉大牙,当然引来板砖也说不定。如果说有可取的,恐怕也就是自己莽撞的混入这个行业阴差阳错的一路走过来,有些教训或许能供朋友们参考一下。所以,硬着头皮记录一下过去几年的流水账。是为序。
笔试难度:微策略>人搜>人人>雅虎>搜狗>创新工场>腾讯面试难度:Google>雅虎>人搜>微策略>微软>人人>百度>腾讯=搜狗=创新工场待遇:Google>人人>人搜>雅虎>微软>百度>创新工场旗下子公司毫不犹豫的选择了Google,尽管我自己是.Net流,天天折腾VS和C#,linux和unix啥的都没碰过,但就前景来看,不得不承认Google比微软强太多了。老实说我自己进Google感觉像做梦,毕竟不是搞ACM的,大学成绩一般,什么奖学金都没拿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