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互联网创业,我是这样失败的

|  阅读量 | 分类: 经验心得 | 作者: 转载大师 | 时间:2017年02月18日 06:23

事实证明,三个臭皮匠也成不了诸葛亮。创业这件事,没想好别扎进去。

关于互联网创业,我是这样失败的 互联网 经验心得 第1张

2015年,当时创业团队的部分人及朋友在徽杭古道的合影

先说说我们的项目和团队吧:

团队:从2013年就开始筹建,我也是被创始人拉进来的。发展到2016年,团队共有8个人。均是互联网行业的,以已婚已育的普通人居多(这也是为后来散伙埋下伏笔)。

项目:项目是想做一个户外垂直互联网平台,定位从2013年最初的门户,后来逐渐改成户外行业电商,户外俱乐部自运营的这样一个功能型平台。起初,行业内除了8264和绿野以外,我们的思路其实还算是走在前列。然而行动太过缓慢,2014年之后,户外行业层出不穷的平台却逐渐把我们的想法变成了现实。

进度:2013年夏天,初步讨论项目筹建团队,2013-2016年,所有人兼职做项目,2016年夏天,团队解散。

最初,我们热情高涨,

接着,我们走向迷茫,

最后,我们无奈散场。

…………………………………………………………………………………………

整体上是这样一个情况,现在我具体来说一下好了。如果,有正在或即将创业的朋友,希望能避开我们的雷区。

一,团队是创业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

任何创业项目都离不开一支高素质高战斗力的团队打拼。反观我们的失败,我总结了团队中需要具备的三类人:魅力能力十足的创始人,“有理想的富二代”,专业过硬的骨干人才。另外,关于年龄,如果不是企业家再创业,那么团队必须要年轻,年轻,年轻。趁着婚没结,孩子没生,还能奋不顾身拼一把。

很可惜,我们团队几乎都是还着房贷养着孩子,挣扎在各类公司中的普通职场人,少数几个未婚的也是奔着结婚买房过日子去的穷光蛋(比如我)。

这样的团队,要钱没钱,要时间没时间。2013-2016期间,团队全部都是兼职在做工作,效率很慢。2016年终于有三位辞职出资,带着其他兼职的人开干。然而,即便如此,过程中一个个陆陆续续提出提出,理由分别有照顾家庭,本职工作很重要……等到解散的那一刻,团队就剩那三位。

总结:创业初期不要选择生活经济压力巨大的人做合伙人,尽量选择未婚年轻人或已婚有钱人。兼顾着能力,财力,精力,才能保障项目的有效推进。而团队也是初期投资人最看重的。

二,搞清楚项目到底有什么价值

互联网创业浪潮一波接着一波,用户惊讶于很多潜在的需求被挖掘被满足。然而,几番竞争后,仅有少数能够存活下来。很多创始人其实没有搞清楚项目到底有什么价值,对于需求过度自信,对产品自嗨。用户的偶尔的一声嘟囔,并不代表他们真的需要此类的产品。

我们原先的定位是户外行业门户,非常传统地想从户外资讯门户入手,从基本的SEO做起,奠定平台流量第一步。后来逐渐发现UGC平台发展迅速,而同类产品(西祠户外版)体验非常糟糕,窃以为找到了切入点。然而,单纯的UGC累积用户非常难,且盈利模式也不明朗,于是想到了做户外行业B端的营销运营平台。希望户外俱乐部能够基于平台进行活动运营和在线电商操作。

满足用户对户外资讯的了解?8264已经很全面;

满足用户对于户外社交的需求?在外,西祠,群组已经很多,且我们的体验并未颠覆性改善;

满足B端商户在线运营的需求?行业尚不成熟,俱乐部大多未企业化运作,而我们无力承担风险。

总结:寻找项目价值点不应是盲人摸象,不能管中窥豹。而应该深入了解行业痛点,并找到合适有力的方式把价值呈现出来。这一点在创业之初就应确定下来。踩着石头过河,这是大企业才有的资本。

三,创业公司做事,保证效率最高。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在争先恐后的互联网创业圈里更是如此。可能慢了一步,就会被其他公司超越。而最可怕的是,创始人或者创业团队人员,有些却还端着大公司的姿态和清高。搞很多虚头巴脑的形式会议和洗脑讨论。

俗气一点,创业项目的搭建类似于建房子。初期应该确定的是打地基,定框架,找建材。而不是整天陷入豪宅建成后的舒适幻想,讨论装修风格,甚至为起个宅名而争执不下。回顾这几年的工作参与,我们整体都陷入了太多的细节。除了创始人,其他人都闷头做事,几乎没有人去考虑项目定位是否合理,市场危机是否存在等这些要命的问题。

总结:在创业之初,核心人员要充分讨论项目的可行性,盈利模式,项目进度等核心问题。哪怕争吵不休都没关系,千万不要一开始就陷入画漂亮的原型图,写规整的文档这些事情上。当前提都铺垫好,这些成品都是顺其自然的。

四,妥善处理团队间微妙的人际关系

创业团队的关系不仅是同事情,也不是歃血为盟的兄弟情,更不是职场中上下级。一旦处理不好,就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项目最终是要靠团队去执行,而充满隔阂的人际关系将是团队中的定时z弹。

很多创业公司的创始人,在之前可能是在某公司担任主管/经理等管理职位,很容易将之前的工作习惯带到创业团队。颐指气使或是固执强硬都是让人不舒服的状态。创业团队的组建,创始人是核心,除了对项目的信心以外,更多看重的是创业人的个人魅力。(前瞻思维,眼界大,专业强,情商高)

总结:越是人少的团队,越是应该推心置腹地为项目而努力,而不是三五成群抱怨。所有工作相关问题都要拿到台面上来说,哪怕是对个人处事方式的不爽,也要让对方知道。累积的怨气比爆发的怒火更可怕。

五,至少有1个人是行业资深人士

“互联网+”的意思是,至少会结合一个传统行业,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撬动更大的市场。没有一个互联网项目是能够脱离传统行业,传统需求的。那么,也就要求着团队中至少要有对此行业深入了解的人士。

阿里巴巴发展得这么大,产品经理还经常需要去走访中小企业了解需求,对行业做深入的剖析才能做出切中痛点的完美产品。对创业公司更是如此了,如果没有行业资深人士,那么项目推进将会困难很多,甚至需要全员投入到调研工作。

有行业资深人士有什么好处呢?第一,他会告诉团队,这个行业目前的状态,问题所在。第二,他可能会有一些行业人脉,资源,方便快速拓展市场。第三,在产品设计阶段,也能够更接地气。

而我们当时,团队清一色的互联网人,没有一个人对户外,对旅游行业有过深入了解。即便是不断约谈户外俱乐部的人,参与活动也都仅是皮毛。

总结:深入了解你所要拓展的行业吧,这真的很重要。哪怕去调研,哪怕去请顾问,都比自己胡思乱想靠谱得多。最好是能将行业内专业人士请过来一起加入项目推进。

以上简单总结了五点,回想起过去断断续续的创业尝试,感觉自己踩爆了很多雷。痛心疾首又无可奈何。

还好在青春年少时尝试过,还好自己有过一次奋不顾身的经验。但这一切都太稚嫩,希望能够积累能量,有机会再来过。

文|简书高大智

顶: 37 踩: 1

来源: QQ/微信:13340454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