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与众不同的博士。他的选择或许让很多人感到费解,但他却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
内容的画面感和细节感很重要,尤其是对于讲故事。之前看过很多名家作者的书,他们无一不是写细节的高手。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用心去发掘这种细节。
发现了没有?你身边的朋友,大体上和你的认知,财富,学历差不多……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大家有想过没有,如果不同频,自然就不在一起玩了,哪怕是有血缘关系的亲友,又怎么可能成为朋友?
只要一件事本质是对你有益的,那就值得全身心的投入进去,而不去计较短期的得失,长期来看,回报率是极高的。
二婚不带小孩的其实比大龄剩女强得多,农村彩礼真的是令人吃惊,现在女孩子都很现实,谈条件就是房子、车子、还得会赚钱,娶个老婆不容易。
不得不感慨国家发展的真快,从万元户就是富人到现在1000万也不算富人,也就30年。不得不承认,1000万是很多人遥不可及的梦想,一辈子都达不到的目标,可惜,这些钱在北京也就能买一套三环的老破大。
目前的中国,最困难的是80后;最迷茫的是90后;看破并且躺平的是95后和00后;而最富有的是部分50后和60后
是不是越优秀的人越努力,收获也很多,日子夜越来越好。反而那些能力差,懒惰的人一直在抱怨,各种消极?慢慢这两类人的差距就拉开了。
中国老龄化,老年单身化正在逐年普及,日本人的这种做法也可以学习借鉴一下。
前两年,我回老家办点事,要找一个领导经办,我很多年不回老家的,对当地不熟悉,就让一个老家的哥哥帮我打听好找谁,哥哥开车送我到那个领导单位门口,直接去了那个领导的办公室。介绍完自己后,反正我也是攀亲戚一样喊他伯伯,请教他我想办的事要哪些资料等,压根不提办事,加了他的微信就走了,回去发了个红包给他,他告诉我事情有点难办。
高手总是打太极,新手总是太着急,内核稳定才能保持绝对清醒。宽容 互利,才是持久轻松推进项目的核心。
对于家庭条件一般、存款很少、赚钱能力一般的普通人,我觉得一定要养成健康可持续的财务观念和消费观念。
说句难听的大实话,大多数只赚死工资的人,基本上都是勉强度日。也就是说,靠“工资养家”的时代已经彻底过去了。
有时候你想解决问题,解决麻烦,就不能表现的太过老实,这样对方只会觉得你好欺负,甚至会变本加厉,你得表现的狠一点,让人感觉不好惹,往往这样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35岁真的是分水岭,有人堕落整天唉声叹气世道不公,不如下定决心,干好一行。路在脚下,我和你一样,心里都有一团火,那就再添点柴,让它熊熊燃烧照亮前方的路。
和大家讲一个故事,我希望大家只是把它当做一个故事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