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以上内容均来自作者投稿,与卢松松博客观点无关,希望读者明辨是非,谨防上当受骗!文章采用创作共用版权 CC BY-NC-ND/2.5/CN 许可协议,凡是投稿的文章表明该作者以授权给卢松松博客及其各类自媒体帐号、网站专栏中以及各种版权信息处理编辑QQ:1334045405投稿邮箱SongSongTouGao@qq.com
作者网站:https://lusongsong.com/tougao.html
很多情况下,搜索引擎对关键词给予的排名并不是很合理。如用户想要获得一些关于seo培训的资料,当用户百度搜索seo时,可能不能获得想要的页面。因此再继续搜索seo培训,甚至也不能获得想要的内容,最后用户通过搜索seo免费培训,可能就会获得对自己有用的目标内容。
题记,这是值得纪念的一篇文章,百度头一次向卢松松博客投递稿件,来自百度站长平台(上海站)的沙龙活动内容分享,心情很是激动,故把稿从新整理一下发表,另外希望大家针对本文有话直说,别藏着掖着。
本文是由8个号运营团队写的一篇文章,文章描述了该团队创办某个手机靓号网站的经营思路、团队建设、竞争对手、维系客户的经验心得,作者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能有一定帮助,我认为本文更适合想通过网站创业的朋友,里面的理念值得学习。
经常听说网络技术朋友说说自己的工资还不到2000元,有的甚至只有1500、1600元(不是仅网吧管理员)。也经常在 一些群中看到一些网吧说什么招网管,开出的价也都是2000元左右。说实话,这样的工资,我开始有些不相信,可在几个群中调查了许多网友,结果证明这一切不愿意看到的都是实实在在的事实。
前天作者公司组织了一场的培训课程,因为上一次的课程"app在医疗营销中的应用"收获不大,所以对这次课程,也没有报太大希望。不过听下来有几点还是拓展了自己的视野,有些营销的概念以前确实不知道,通过这次课程了解了一些营销的新概念,也算是不错的收获吧
域名最终玩的是它的易记,含义是表象,被大家广泛接受的含义,更利于记忆。另外,任何一个类型的域名(除了盘口极小的类别),即使火起来,火的也是极小一部分优质的域名,新手朋友们入行时,不要被市场表象所迷惑
做为营销部负责人,作者慕容雪总结了他在过去这一年时间里总结了IT培训行业做网络营销的经验与感悟,对于从事其他行业的你,如果也在做公司做网络营销,本文值得一读,虽然行业不同到营销的方法相似。而作者想投放到本站是想和更多行业人士交流探讨
关天域名仲裁的事儿,最近发生的也不少,有点名气的如淘宝仲裁"HAITAO"双拼,以失败告终。那么,仲裁的根源是什么?什么样的行为又会构成仲裁呢?本周话题是域名与商标,一个很好,也很大的话题。为此,这几天在网上恶补了一些关于商标与域名相关的法律和案例,这不,玩域名还能学习,多好。
网站大部分的搜索流量来自于单个搜索次数并不多的长尾关键词几乎是每个SEO都知道的事,越是大中型和门户型网站,长尾词的流量占比越重。这也是为什么很多SEO一直在呼喊要重视长尾词,要不停的的去拓展、去优化长尾词关键词的缘故。长尾关键词的挖掘也是一个比较繁琐的活,也是需要长期去做的事情。
最近好几个人问到我这个问题:在阿里巴巴做营销,到底是付费好还是免费好?我相信这个问题,也是许许多多的网商疑惑的问题。在阿里巴巴上做营销,不管你是付费也好,免费也好,你都是有机会获得大量的订单的。就看你是否熟悉阿里巴巴那些工具,就看你有没有制定一套良好的系统,然后狠狠地、长期地坚持去执行。
很接地气的一篇文章,但有点广告推广成分,讲诉了这一年来开的母婴淘宝店的经历,文章充满了淡淡的正能量,可能是因为我也有孩子的缘故了吧。因为是兼职开店,没有花费大多的心思和精力,销量一直是不温不火,目前店铺的月销量5万元左右,月收入5000元。
alichat.com在08年的时候,以200元的价格出售,5年后以几十万成交,我们在羡慕、惋惜的同时,又何曾想过,把这样一个域名持有5年,又是需要怎样一种心态?特别是在阿里旺旺成为主流聊天工具的情况下?对于普通米农而言,我们没有、也不需要这样长的眼光,但最起码,你得有你一年的规划,哪些该弃,哪些需留
以前上班的那个互联网公司真的是彻底倒闭了,域名都没有续费,还有3天就过期今天看到个帖子说中国民企平均寿命不超过2年,然后想到了自己以前上班的一家公司:专门运营一个网站,盈利模式为出售网站广告位,不过公司现在早已不存在了,域名还有3天就过期。
零售卖家对销售的判断一般来自于自己的销售经验,直接根据销售趋势图来判断销量,利用均值、周转率、促销评估就能给出整体的销量数字,销售一般的都会分成两个部分:站外引流、站内引导,如果对应的公司部门就是市场部和品类部,有的公司可能就一个部门市场部。
我是一个农村人,因为家里条件不行读到初二上学期辍学,在家玩了一个星期后满怀和所有打工仔一样的创业梦想,第一次远离家乡跻身大城市,投入到打工族的队中。经亲戚介绍到广东东莞一家电镀厂上班,记得那年是2004年,我是15岁还算是个童工,因为电镀毒性太大半年后离职。
一个学校旁煎饼小摊阿姨快到饭口,手机Q响不停。她建了一Q群, 正上课的同学在群里留言下单,她根据Q名做好标签,学生下课交钱取货。她说此方法已用五六年,效果很不错……这就是接地气的O2O!O2O就是Online To Offline!这下,你明白什么叫O2O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