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知道阿里,淘宝,支付宝,但不知道阿里之前,马云就非常具有创业精神,喜欢折腾,教书6年,从商14年,似乎马云做什么都能做的不错,只是他总是喜欢换事业,并且都能跑在时代需要的前面,尤其是去美国一趟,彻底改变了他。
人只要还年轻,有精力,即使你有很多钱,也很少有人会心安理得地躺平的,很难满足现状,人一闲下来是会疯掉的,所以享受拼搏的人生吧
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从高中辍学到30岁左右名满新东方到带着巨大的话题度创业,罗永浩这个人的形象始终是他最成功的产品。世界上还是应该多一些有趣的人,永不言弃、理想主义。
峰值人数达到10.8万,直播商品数共125件,直播销量19.8万件,直播销售总额达到1534.3万元,相较首播成绩翻了近三倍。假设按照目前粉丝日增70-80万人,若衰减速率不高,则在未来2周东方甄选粉丝数量有望达到千万人
你会发现那些大人物的性格和脾气都是极其收敛的。比如说他在和最亲近的亲人在一起才能让他流露真姓情,但他对司机啊,保姆,甚至停车场的保安都特和善。对真正的大佬来说,教育和向下沟通本身就是一种消耗,还不如哄你干活,反正只要达到目的就行了!
一个华为员工曾说道:如果华为死了,国内谁还可以扛起通信和芯片的大旗?都是一堆垃圾公司、互联网公司,他们在干啥?送外卖的、开直播的、打游戏的、租单车的,能好好积累点东西吗?华为92年开始搞芯片,2015年才用上。哪个公司做得到?
格力董明珠面试新人的时候,会放5把椅子,对于这个做法很多人有点不理解,觉得为什么要这么做,其实我倒是觉得董明珠这么做,还是有一定的好处的。
王思聪怼了那么多人,得罪了各路商业大佬、名流明星,其中不少都属于顶级,连禁言都没有过,这次怼了药企,结果马上全网封杀,连日常用来沟通联系的微信都给封了。想想是不是还有点小刺激?
中国公司有中国的管理特色,不能照搬美国公司,不能搞各司其职、权力分散,看上去很美,却不符合实际。权力必须集中,全公司贯彻一个方向,叽叽喳喳的讨论,最后一件事也做不成。中国每家成功的公司都有深刻的个人印记,个人=公司,淘宝的马云,京东的刘强东,华为的任正非……但凡成功,必须权力集中。
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大企业没有严格的规矩怎么能做大做强?可能有人看到以下四个案例难以理解,根本不知道这些规矩的出发点是什么,我只想说,存在即合理。不然这些企业也不可能有现在的成就!
王健林说现在很多行业里,员工工资一个月就挣个1-2千块钱,员工收入也不高,企业崩面子老是在外面做慈善,慈善的顺序是首先把企业做好,关爱员工,最后才是行善。你觉得的有道理吗?
这是刘强东职业生涯中重要的一个转变,刘强东虽然卸任了CEO,由徐雷负责京东集团的日常,但是作为董事会主席,徐雷还是要想刘强东汇报,说明刘强东仍是老大。
我觉得张朝阳快乐了,眼睛有光了。以前在电视上看见他,总是一副病恹恹的样子,如此精神焕发还是头一次见到,他应该找到了自己在网上的真正兴趣所在。
其实华为也做互联网软件,但是跟互联网APP不一样,它是系统架构、基础类的,而华为的互联网实力,也是国际公认的。你看华为都能自研手机系统了,互联网技术水平没什么好质疑的。
这些虽然一度成为大家膜拜的龙头企业,大佬人物,在时间的流失中渐渐褪去了光环,漏出原本的容貌。风向一直都在变,有的随风而落。有的任然屹立不倒。能成为百年企业的凤毛麟角。
两个月销售额450万是什么概念呢?相当于一个月220多万,哪怕把利润往高了算到30%,也只有月均60万的盈利,对于曾经拥有近10万员工的新东方来说太少了。